二、问答题1. 脊髓前角、后角,脊神经前根、后根及脊神经的损坏,在症状有何不同
脊神经的损坏会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其症状为脊髓反射及随意运动障碍均消失,肌张力消失及受累的肌肉萎缩。并伴有感觉障碍。
脊髓前角的损坏会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但无感觉障碍。
脊髓后角的损坏会出现患侧节段性痛觉和温度觉障碍,但触觉和深感觉仍存在(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神经前根的损坏会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当胸腰节和骶节的前根病变时,还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脊神经后根的损坏会出现深感觉丧失,并伴自发性疼痛(后根痛)。
2. 哪些脑神经含有内脏感觉纤维,胞体位于何处?分别分布于哪些部位
嗅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1)嗅神经的胞体为嗅细胞,分布于嗅区的粘膜,司嗅觉。
(2)面神经的胞体为膝神经节,分布于舌前2/3,司味觉。
(3)舌咽神经的胞体为下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分布于舌后1/3粘膜(司味觉和一般感觉)、软腭、咽、咽鼓管和鼓室处的粘膜。此外还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是调节血压和呼吸反射的传入神经。
(4)迷走神经的胞体位于下神经节,属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颈、胸、腹内脏。
3. 内囊分哪几部分,各部有哪些纤维通过
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白质区,内囊前脚——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内囊后脚——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视听辐射,内囊膝——位于前后脚相交处,有皮质核束
4. 在延髓橄榄中部的横切面上,可见到哪些结构
中央管已敞开为第4脑室。延髓背面成为第4脑室底的下部,中央灰质变为薄层覆于室底表面,其深处埋有一排神经核:
靠中线的是舌下神经核,它发出的纤维构成舌下神经根,于橄榄和锥体之间出脑。
舌下神经核的背外侧是迷走神经背核,它发出的副交感纤维,构成迷走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成分。
再向外侧是孤束核,属内脏感觉核团,在该切面可见它接受迷走神经的内脏感觉纤维。
孤束核的腹侧有疑核,它发出的纤维构成舌咽和迷走神经中躯体运动纤维成分。
此外,在疑核的外侧可见三叉神经脊束核,在锥体的背外侧,橄榄的深面,出现特大的下橄榄核。在此切面的传导束,锥体仍在中线两侧,其含有皮质脊髓束,它的背侧是内侧丘系。在下橄榄核的背外侧有脊髓丘脑束通过,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背外侧为小脑下脚。
5. 分布于眼球的神经有哪些,其胞体位于何处
分布于眼球的神经有
(1)视神经,有视觉功能,胞体位于视网膜的节细胞。
(2)三叉神经,司一般感觉,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
(3)动眼神经,控制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及下斜肌,胞体位于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口之眼球内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胞体位于动眼神经副核。交感神经,控制瞳孔开大肌。
(4)滑车神经,控制上斜肌,胞体位于中脑的滑车神经核。
(5)展神经,控制外之际,胞体位于展神经核。
6. 试述支配小肠的交感神经的来源及路径
节前N元胞体在脊髓5~11胸节段侧角→节前纤维→白交通支→穿交感干N节→组成内脏大N→腹腔
N节换元→节后纤维与迷走N副交感纤维共同组成腹腔丛,随肠系膜上A的分支分布至小肠。
7. 大脑半球外侧面动脉分布如何,这些动脉各发自何动脉
(1)大脑中动脉:分布于除边缘部以外的中心区(此区包括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下区及说话中枢),发自颈内A。
(2)大脑前动脉:额顶叶的边缘部(中央前后回上区),发自颈内A。
(3)大脑后动脉:颞枕叶边缘部,发自基底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