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 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故本题说法正确。
2. 出现难以确定连带责任人的责任大小的情况下,应当平均承担责任。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连带责任人的责任份额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故本题说法正确。
3. 关于量刑情节,刑法条文分别规定为“应当”或者“可以”。前者属于法定情节,后者属于酌定情节。
对 错
B
[解析] 以刑法有无明文规定为标准,可以分为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前者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的情节;后者是刑法未作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与刑事政策,由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在量刑时酌情考虑的情节。法定情节又分为应当型情节与可以型情节。故本题说法错误。
4.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各种行政处罚。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故本题说法错误。
5. 以阶级本质为标准对刑事诉讼进行划分,可分为弹劾式、纠问式和混合式。
对 错
B
[解析] 以刑事诉讼的阶级实质划分为奴隶制社会的刑事诉讼、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资本主义社会的刑事诉讼和社会主义的刑事诉讼。以刑事诉讼的表面特征划分为弹劾式、纠问式、混合式。故本题说法错误。
6. 世界各国的法律,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
对 错
A
[解析] 根据世界各国的法律,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故本题说法正确。
7. 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应当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择优上岗。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关内设机构厅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出现空缺时,可以在本机关或者本系统内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任职人选。故本题说法错误。
8. 法人以它的注册登记地为住所。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六十三条规定,法人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应当将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登记为住所。故本题说法错误。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只要行为人是在正当防卫过程中致人损害的,一律不负侵权责任。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条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故本题说法错误。
11.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 错
B
[解析]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故本题说法错误。
12. “贿选宪法”即《中华民国宪法》,是1923年黎元洪通过贿选当选为大总统后授意“猪仔国会”制定的。
对 错
B
[解析] “贿选宪法”是曹锟在把黎元洪赶下台后,武装包围国会,以每票5000元贿赂议员选举他担任总统。为了替贿选的总统披上合法外衣,这部宪法在起草和通过的过程中受到曹锟贿选的操纵。故本题说法错误。
13. 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话记录、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故本题说法错误。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包庇环境违法行为等9种行为,对政府或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其主要责任人应引咎辞职。
对 错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才会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故本题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