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5. 家鼠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黄色对灰色为显性,含AA的胚胎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无需测交实验,只看毛色即可知道个体的基因型
B.黄色鼠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
C.黄色鼠与灰色鼠杂交能获得最大比例的黄色鼠
D.黄鼠与黄鼠交配得到F
1,F
1自由交配一次得到F
2,F
2中黄鼠的比例是

A B C D
C
[解析] 由于AA为致死基因型,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a,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a,因此可以通过毛色判断个体的基因型,A项正确。黄色鼠的基因型为Aa,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由于AA致死,敞后代中黄色鼠:灰色鼠=2:1,B项正确。黄色鼠与灰色鼠杂交,后代获得的黄色鼠的比例为

;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获得黄色鼠的比例为

。因此,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可以获得最大比例的黄色鼠,C项错误。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F
1的基因型为Aa:aa=2:1,A的基因频率=

,a的基因频率=

。F
1自由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因AA致死,故黄色鼠:灰色鼠=1:1,F
2中黄色鼠的比例为

,D项正确。故本题选C。
二、判断题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表现在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对 错
A
[解析]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2. 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对 错
A
[解析]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1、B2、B12,维生素C和叶酸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和K等。
3.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总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对 错
B
[解析]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型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当抑制型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4. 在一条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所含的有毒物质就越高。
对 错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因此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有毒物质(如铅、汞等)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5.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后被再次捕捉的概率减小,由此将导致被调查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对 错
B
[解析] 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后被再次捕捉的概率减小,则m会比实际值偏小,计算的N值将比实际值偏大。
6. 基因突变在分裂期发生的频率高于分裂间期。
对 错
B
[解析] DNA复制时,双链打开,碱基互补配对,此时会出现错配,导致基因突变。因此DNA复制时,基因突变的频率较高。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其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高于分裂期。
7. 电子显微镜下,在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和骨骼肌细胞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糖体。
对 错
A
[解析] 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均属于细菌,即原核细胞;骨骼肌细胞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具有包括核糖体在内的各种细胞器。
8.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再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对 错
A
[解析]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
9. 用
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定时间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对 错
B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一段时间后离心,上清液中主要含有未进入细菌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主要含有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细菌体内含有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元素。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会检测到放射性。
10.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某细胞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则该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
对 错
B
[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对应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11. 鸟类能够进行双重呼吸,是因为鸟类的肺和气囊均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对 错
B
[解析] 鸟类具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指鸟类每呼吸一次,肺内会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具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12. 家蚕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其消耗桑叶最多的时期是幼虫期。
对 错
A
[解析] 家蚕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为完全变态发育。其中,消耗桑叶最多的时期为幼虫期。
13.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
对 错
B
[解析]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由于多个菌落通常会重叠在一起,影响人工观察统计,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14. 在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对 错
B
[解析] 在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可发育成完整的幼苗,因此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15. 在胚胎移植时,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同一物种。
对 错
A
[解析] 胚胎移植时,受体母牛和供体牛属于同一物种,能够使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从而保证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
三、填空题1. 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每消耗1分子ATP可以泵出______Na
+,泵入______K
+。
3;2
[解析] 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钠钾泵每消耗1分子ATP,逆浓度梯度泵出3个Na+,泵入2个K+。
2. 脂质、糖类、蛋白质、核酸的共同组成元素是______。
C、H、O
[解析] 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些含有N和P。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S。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 细胞呼吸过程中,脱氢酶的作用是催化有机物脱去氢离子而形成NADH,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第______阶段产生的NADH较多,形成的NADH用于还原______。
二;氧气
[解析] 种子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产生NADH,第二阶段产生的NADH较多。形成的NADH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O2,生成H2O并释放大量能量。
4. 细胞核内各种RNA的合成都以______为原料,催化该反应的酶是______。
5. 运动时,产热量增加,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
增多
[解析] 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液量减少。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以减少水分的流失。
6. 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______,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淀粉体
[解析] “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7. 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______。
8.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作______,其对生物体往往是______。
9.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从而得出结论______。
10. 秋水仙素能够______,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获得多倍体植株。
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前期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的两极,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11.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用______分散细胞。
五、论述题(8分)1. 阐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在分裂间期,DNA复制一次;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子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1)有丝分裂的过程
前期:细胞核的核膜、核仁消失,染色质丝凝旋成染色体,纺锤体形成。
中期:染色体继续螺旋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并对其计数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使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
末期:当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后,染色体解旋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同时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细胞一分为二,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2)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子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