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55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______。
A.对植物和环境有少量危害和污染
B.保持自然背景高水平
C.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D.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A
B
C
D
C
[解析]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 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_____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A
B
C
D
B
[解析] 本题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500m,最远影响距离为800m,也就是说D
10%
不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P
max
=20%>10%,两个条件都不满足三级评价;一级评价两个条件是“且”的关系,肯定不是一级评价;二级评价判定的条件为三级和一级以外的其他条件,因此本题为二级评价。
3. 下列关于不同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级或类别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
B.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A
B
C
D
C
[解析]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保护区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4.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在______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A.农业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居民区
A
B
C
D
D
[解析] 各类焚烧厂均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______以上。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点布设原则,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
6. 下列选项中______不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现场测量法
D.类比法
A
B
C
D
D
[解析]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
7. 下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Ⅱ类场的选址条件中,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的是______。
A.选在溶洞区
B.选在湖泊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
C.选在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D.选择的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为2.0m
A
B
C
D
D
8. 环境保护部负责对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环境标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在全国环保执法检查中将______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A.环境标准执行
B.污染物排放
C.总量控制执行
D.环境质量
A
B
C
D
A
9. 某企业外排含有铜、镉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污染物采样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铜污染物在总排口采样,镉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采样
B.铜污染物在车间排放口采样,镉污染物在总排口采样
C.铜镉污染物均在车间排放口采样
D.铜镉污染物均在总排口采样
A
B
C
D
A
[解析] 铜不是第一类污染物。
10.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采取______、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
A.临时性车辆管制
B.禁止夜间施工
C.调整规划布局
D.个人防噪声设备
A
B
C
D
C
[解析] 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规划布局、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
1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大型商场室内噪声监测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B.铁路施工场界噪声监测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C.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监测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农贸市场边界噪声监测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A
B
C
D
D
[解析] 铁路施工场界噪声监测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监测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农贸市场边界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1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环境风险分为______三种类型。
A.火灾、爆炸、中毒
B.爆炸、恶臭、中毒
C.火灾、泄漏、恶臭
D.爆炸、泄漏、火灾
A
B
C
D
D
1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______。
A.污染物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排放源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有规划的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A
B
C
D
C
[解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4. 下列情况中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一级的是______。
A.P
max
=85%,D
10%
=4km
B.P
max
=85%,D
10%
=6km
C.P
max
=80%,D
10%
=4km
D.P
max
=75%,D
10%
=6km
A
B
C
D
B
[解析] 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划分依据为P
max
≥80%且D
10%
≥5km,注意在复习时尽快熟悉新修订的导则中评价等级的判定方法。
15. 环境标准体系不包括______。
A.国家环境标准
B.地方环境标准
C.环境保护部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A
B
C
D
D
[解析]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16. 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______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
B
C
D
C
17. 在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工作内容要求时,不用考虑______的原则要求。
A.集中供水
B.集中供热
C.污水集中处理排放
D.固体废物分类处置
A
B
C
D
A
1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______
A.实际排放浓度
B.场界排放浓度
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
A
B
C
D
D
[解析] 有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后的源强。
1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______的编制要求。
A.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B.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C.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
D.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时段划分和验收标准确定的原则
A
B
C
D
B
[解析]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
20. 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指的是______。
A.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
D.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A
B
C
D
D
21. 不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是______。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性质
B.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
C.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D.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A
B
C
D
A
[解析] 现行总纲规定,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22. 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基础防渗层符合要求的是______。
A.0.5m厚、渗透系数为1×10
-7
cm/s的黏土层
B.0.5m厚、渗透系数为1×10
-6
cm/s的黏土层
C.1m厚、渗透系数为1×10
-7
cm/s的黏土层
D.1m厚、渗透系数为1×10
-6
cm/s的黏土层
A
B
C
D
C
23. 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依据该高速公路设计流量计算得到的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40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高速公路中心线两侧______m范围内。
A.100
B.200
C.300
D.400
A
B
C
D
C
[解析] 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为评价范围。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从题中可知,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夜间噪声限值为50dB(A),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0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则说明在200m处的夜间噪声贡献值不能相应功能区标准值,因此,选C。
24. 对于江心洲进行简化,若评价等级为二级,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以按______。
A.浅滩对待
B.江心洲对待
C.无江心洲对待
D.江心洲分段简化对待
A
B
C
D
C
[解析] 对于江心洲进行简化,若评价等级为二级,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
25.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______,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A.50%
B.60%
C.70%
D.80%
A
B
C
D
B
[解析] 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26. 执行国家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
A.优先执行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
B.优先执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
C.执行两者中排放控制要求较严格的
D.按标准实施时间先后顺序取后者执行
A
B
C
D
B
27.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确定道路交通干线两侧4a类声环境功能区范围的依据中不包括______。
A.道路沿线人口分布密度
B.交通干线相邻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C.交通干线两侧建筑高度(楼层数)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
A
B
C
D
A
[解析] 《声环境质量标准》中对于4a类声环境功能区范围划分依据没有具体明确,只明确: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一定距离如何确定,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分技术规范》(GB/T 15190—94)有规定。
2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关于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公路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一般为道路用地红线两侧200m
B.公路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边界处噪声影响预测值必须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否则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C.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机场建设项目,其评价范围最远至主航迹下跑道两端各12km
D.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
WECPN
为75dB的区域
A
B
C
D
C
[解析] 选项A中,应为“道路中心线”。选项B的正确说法是: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选项D中,应为“70dB”。
29.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______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1年
B.2年
C.3年
D.1~2年
A
B
C
D
A
[解析] 对于二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同一级评价项目。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30. 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______、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
A.对流辐射的衰减
B.热辐射衰减
C.屏障引起的衰减
D.障碍物的屏蔽
A
B
C
D
C
[解析] 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B.一级、二级、三级评价都应选择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C.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D.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计算其评价等级
A
B
C
D
AC
[解析] 一、二级评价应选择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依据,B项错误。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D项错误。
2. 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主要考虑______、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评价等级要求等方面。
A.水体类型
B.排污状况
C.环境水文条件
D.水力学特征
A
B
C
D
ABCD
[解析] 水质影响预测模式的选用主要考虑水体类型和排污状况、环境水文条件及水力学特征、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评价等级要求等方面。
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选项中属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点源调查的统计内容的是______
A.排气筒几何高度及出口外径
B.烟气出口速度
C.毒性较大物质正常排放量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
A
B
C
D
BD
[解析] 点源调查内容包括: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等。A项错误,应是排气筒出口内径;C项错误,应是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而不是“正常排放量”。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内容有______。
A.分析不同排放方案的环境影响
B.分析小时平均浓度超标概率
C.分析日平均浓度是否超标
D.绘制年平均浓度等值线图
A
B
C
D
ABCD
[解析] 分析评价不同排放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即从项目的选址、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评价排放方案的优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提出解决方案。
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______。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
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
A
B
C
D
AB
[解析] 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
6.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7
B.只有一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7
C.只有一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多于7
D.含有两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7
A
B
C
D
B
[解析] 本题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选项D,选项C用了“或”也就是说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就成立,那么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小于7个,但是有两类以上的污染物其水质就不属于简单类了,经推理后选项C很快就被排除了;选项A与B中肯定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这就不难了。
7. 开发区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应包括的内容有______
A.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
B.区域总体规划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
C.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给排水设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D.开发区规划中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A
B
C
D
ABD
[解析] 开发区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8.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Ⅱ类场场址选择要求有______。
A.应避开断层、溶洞区
B.选在地下水主要补给区
C.选在江河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
D.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1.5m以下
A
B
C
D
AD
[解析] 高频考点。Ⅰ类、Ⅱ类场场址选择要求的知识点比较重要,考生务必通过比较记忆。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是______
A.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
B.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C.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
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
A
B
C
D
BCD
[解析]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A项错误,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10. 下列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方法的是______。
A.收集资料法
B.类比分析法
C.遥感影像法
D.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A
B
C
D
AD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