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57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噪声评价中当工程预测的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______的噪声级。
A.近期
B.中期
C.远期
D.不同时期
A
B
C
D
D
2. 按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构成的分类,环境标准可分为______。
A.地方与行业
B.海洋与陆域
C.国家级与地方级
D.国家、省(市)、区县级
A
B
C
D
C
3.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下可不作为地下水质常规监测项目的是______。
A.氨氮
B.氰化物
C.溶解氧
D.大肠菌群
A
B
C
D
C
[解析] 地下水质常规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他项目。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水质指标中,需要现场测点的是______。
A.pH值
B.色(度)
C.浑浊度
D.总硬度
A
B
C
D
A
地下水水质样品的管理、分析化验和质量控制按HJ/T 164执行。pH、溶解氧(DO)、水温等不稳定项目应在现场测定。
5.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每目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铅垂向Z振级最大值分别不得超过______dB。
A.80、77
B.80、70
C.73、70
D.70、67
A
B
C
D
B
[解析] 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标准值3dB。
6. 某水体具有水产养殖、娱乐用水和一般景观用水的功能,该水体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______。
A.Ⅱ类
B.Ⅳ类
C.Ⅲ类
D.Ⅴ类
A
B
C
D
C
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下列内容中,属于声环境现状调查内容的是______。
A.评价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
B.评价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
C.评价范围内人口流动情况
D.评价范围内产业结构特征
A
B
C
D
A
[解析] 只有选项A对声波的传递有影响。
8. 某铁路干线两侧,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夜间不超过______dB。
A.85
B.83
C.75
D.78
A
B
C
D
B
[解析]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规定:每日发生几次的冲击振动,其最大值昼间不允许超过标准值10dB,夜间不超过3dB。而铁路干线两侧执行的铅垂向Z振级标准值昼夜值都是80dB。
9.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中规定的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三种方法不包括______。
A.分析方法
B.检验方法
C.测定方法
D.采样方法
A
B
C
D
B
10. 下列______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
A.《社会生活环境排放标准》
B.《建筑施丁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D.《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
A
B
C
D
A
11.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关于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类别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B.一般工业用水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C.鱼虾类产卵场执行Ⅰ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鱼虾类越冬场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A
B
C
D
D
[解析] 鱼虾类产卵场属Ⅱ类水功能区,鱼虾类越冬场属Ⅲ类水功能区。
12.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______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A.生产车间边界
B.厂界
C.污染源排放口
D.最大落地浓度的落地距离
A
B
C
D
B
1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______布点。
A.同心圆法
B.放射状为主兼顾均布性
C.环境功能区法
D.极坐标布点法
A
B
C
D
D
[解析]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一、二、三级评价的布点方法为极坐标布点法。
14. 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______。
A.矩阵法
B.网络法
C.数值模拟法
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A
B
C
D
C
[解析]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
15.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______
A.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B.经济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C.替代规划方案
D.经济一技术可行的规划方案
A
B
C
D
A
[解析] 针对各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16. ______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A.正常工况下
B.非正常工况下
C.正常排放下
D.非正常排放下
A
B
C
D
C
[解析] 正常排放下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17. 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A.数值法
B.解析法
C.水量均衡法
D.类比分析法
A
B
C
D
A
1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不包括______。
A.类比分析
B.实测法
C.实验法
D.现场调研
A
B
C
D
D
[解析] 工程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9.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事故风险评价,按损害的______进行比较分析,废除损害范围和损害值。
A.生态资源的价值
B.生态资源的数量
C.生态资源的种类
D.生态资源的用途
A
B
C
D
A
[解析] 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事故风险评价,按损害的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给出损害范围和损害值。
20.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分为______。
A.Ⅰ级场和Ⅱ级场
B.Ⅰ类场和Ⅱ类场
C.1类场和2类场
D.Ⅰ类场、Ⅱ类场、Ⅲ类场
A
B
C
D
B
[解析]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划分为Ⅰ类和Ⅱ类两个类型。
21. TSP和SO
2
的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是每天至少有______。
A.16h和18h
B.12h和18h
C.18h和18h
D.18h和12h
A
B
C
D
B
[解析] 对于日均值取样时间只有每天至少12h和18h的规定,这样选项A和C就可以排除了,选项B和D之间就比较好选择了。
22. 以下企业污水排放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______。
A.羽绒企业
B.黄磷企业
C.煤炭企业
D.啤酒企业
A
B
C
D
A
[解析] 黄磷企业有《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3—84);煤炭有《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啤酒企业也有相应的排放标准。
2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下列区域中,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属于较敏感的是______。
A.温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B.分散式居民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区
C.岩溶塌陷易发区
D.规划的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地准保护区
A
B
C
D
B
地下水环境为较敏感的项目场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水源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2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重点是______。
A.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B.工程总投资情况
C.项目所处地理位置
D.工程挖填土石方平衡情况
A
B
C
D
D
[解析] 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是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挖填土石方平衡情况就是生态影响的源之一。
25.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______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______采样一次。
A.1h;2h
B.1h;3h
C.2h;4h
D.2h;3h
A
B
C
D
C
[解析] 工业污水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
26.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中规定,在______的前提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以进入生活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置。
A.生活垃圾焚烧炉污染物排放达标
B.不影响焚烧炉正常运行
C.污泥含水率和热值满足焚烧要求
D.不影响生活垃圾焚烧炉污染物排放达标和焚烧炉正常运行
A
B
C
D
D
27. 某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生态影响评价成图范围为10km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成图比例规范要求为______。
A.1:1万
B.1:5万
C.1:10万
D.1:25万
A
B
C
D
A
28. 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2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____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
A
B
C
D
C
29. 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Ⅱ类场场址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______m。
A.0.8
B.1.0
C.1.2
D.1.5
A
B
C
D
D
30. 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0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2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_____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无法判定
A
B
C
D
A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核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的掌握,新导则判定等级时,位于声环境0类功能区的项目,评价工作为一级。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关于工程分析数据资料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
B.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可比性
C.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时效性
D.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A
B
C
D
BC
[解析] B项错误,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C项错误,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
2.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时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______。
A.分析超标率
B.筛选超标数据
C.分析最大超标倍数
D.分析超标原因
A
B
C
D
ACD
3. 机场飞机噪声预测的内容中,给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
WECPN
)等声级线图应该在______地形图上绘制。
A.1:50000
B.1:100000
C.1:10000
D.1:500000
A
B
C
D
AC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______
A.在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账”
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A
B
C
D
BCD
[解析] 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1)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3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3)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4)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5.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时,下列类型的水不计入污水排放量的是______。
A.直接冷却水
B.循环水
C.热水
D.pH≤5的水
A
B
C
D
B
[解析]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小的清洁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本题曾在2005年的考试中考到。
6.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判别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复杂的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污染物类型数大于3
B.含有两类污染物,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小于10
C.污染物类型数不小于3
D.含有两类污染物,或者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不小于10
A
B
C
D
BC
[解析] 属于复杂程度的水质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污染物类型≥3;第二种类型就是污染物类型为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______。
A.农村村庄附近天然气管道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B.远海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C.城市居民区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D.城市建成区污水管道抢修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
A
B
C
D
AC
[解析]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该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督。选项B中因为在远海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施工,周围没有噪声敏感建筑物。
8.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就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______
A.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
B.清洁生产工艺
C.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
D.总量控制方案
A
B
C
D
AC
[解析]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如污染物集中治理方案(包括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等);生态建设方案(包括生态恢复、补偿、绿化等);水土保持方案等。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主要布设在______的地点。
A.建设项目场地
B.周围环境敏感点
C.建设项目地下水下游影响区
D.地下水污染源
E.对于确定边界条件有控制意义
A
B
C
D
E
ABDE
1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河流的简化要求,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
B.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C.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
D.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
A
B
C
D
ABD
[解析] C项错误,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评价等级为二级时,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评价等级为一级且江心洲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江心洲较小时可不考虑。江心洲位于混合过程段,可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