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161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分为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络点以及区域______。
A.最大小时浓度
B.年平均浓度
C.典型日平均浓度
D.最大地面浓度点
A
B
C
D
D
2.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31—2003),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______距离。
A.绿化防护
B.空间防护
C.安全防护
D.卫生防护
A
B
C
D
B
[解析] 当选址临近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重要和敏感的居住地,或周围环境中有重大污染源并对区域选址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某类环境指标严重超标且难以短时期改善时,要建议提出调整;一般情况下,开发区边界应与外部较敏感地域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
3.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______的事故。
A.发生概率最大
B.安全隐患最大
C.造成财产损失最大
D.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
A
B
C
D
D
4. 水质调查时常规水质参数不包括______。
A.碱度
B.pH
C.溶解氧
D.高锰酸盐指数
A
B
C
D
A
5. 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______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
10%
。
A.等标污染排放量P
i
B.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
C.平均地面浓度占标率P
i
D.最小地面浓度占标率P
i
A
B
C
D
B
[解析] 注意新导则中P
i
的含义,在原导则中大气评价等级确定也有P
i
,但是新旧导则关于P
i
的含义却有很大的差别,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备阶段,在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之后,需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______。
A.评价内容
B.评价目标
C.评价重点
D.评价范围
A
B
C
D
C
[解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备阶段,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7.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
B.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
C.同一测点连续两天的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进行评价
D.同一测点昼间、夜间的测量结果按昼夜等效声级进行评价
A
B
C
D
A
[解析] 噪声测量结果评价:①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②同一测点每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
8. 下列环境影响评价中,适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______。
A.某省能源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B.某省级新能源工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C.某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D.某省水利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A
B
C
D
D
[解析]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及成片土地开发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9.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______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测量。
A.1m
B.1.2m
C.1.2~1.5m
D.1.5m
A
B
C
D
A
10. 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中要收集评价范围内______地理地形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及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A.1:(2000~5000)
B.1:(2000~50000)
C.1:(20000~50000)
D.1:(20000~500000)
A
B
C
D
B
11. 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______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A.优先选用废弃的矿坑
B.填埋场与居民区的距离600m
C.地下水位在不透水层下1.5m处
D.填埋场建成后可保证使用15年
A
B
C
D
D
[解析] 高频考点。选项A为避开的区域。按《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的规定,B选项即使正确,也不能选。选项C的深度应为3m。
1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______的技术依据。
A.编制
B.审核
C.编制与审核
D.编制或审核
A
B
C
D
C
[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的考核,在复习该导则的适用范围时不要仅仅关注导则适用的行业,也要关注后面这条“本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13. 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______。
A.只进行固定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B.只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只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
A
B
C
D
C
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所列出的工程分析的主要方法有______和物料平衡计算法、实测法、实验法。
A.类比分析法、数值模拟法
B.数值模拟法、专业判断法
C.数学解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A
B
C
D
D
[解析] 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数值模拟法、数学解析法、专业判断法都属预测评价的方法。
15. 某拟建项目向附近的一条小河(Ⅳ类水质)排放生活、生产污水1.5×10
4
m
3
/d,生活污水中含有总汞等7个水质参数,pH值为5。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确定本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_____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低于三级
A
B
C
D
B
[解析] 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小河,Ⅳ类水质,影响程度为中等。
1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______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A.200°
B.220°
C.250°
D.270°
A
B
C
D
D
[解析]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1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可不列入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的内容是______。
A.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
B.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落实情况
C.预测模式选取的合理性
D.项目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A
B
C
D
C
1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下列单元界限中,一般不作为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参照边界的是______。
A.水文单位界限
B.地理单元界限
C.行政单元界限
D.气候单元界限
A
B
C
D
C
19. 以下适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是______。
A.煤矸石贮存场设计
B.落地油泥贮存场运行
C.含铅废物贮存场监督管理
D.含镍废物贮存场建设
A
B
C
D
A
[解析] 其他选项都属危险废物。
20.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______。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评价内容非常必要。
A.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法限制新建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的项目
B.预防为主
C.节能减排
D.依法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A
B
C
D
A
[解析]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法限制新建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的项目”。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评价内容非常必要。
21.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生态影响调查的现场勘察时,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______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
A.随机性和典型性
B.代表性和典型性
C.随机性和敏感性
D.网状方格
A
B
C
D
A
[解析] 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随机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的选择应遵循验收调查重点确定原则进行。
22. 对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______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
A.最大
B.中间
C.其中之一
D.最小
A
B
C
D
D
23.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______所作的规定。
A.技术
B.技术规范
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D.技术标准
A
B
C
D
C
[解析]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24.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______。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A
B
C
D
D
[解析] 首次颁布的地下水导则将建设项目分为三类,新修订的导则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这是本次导则修订调整的内容之一。
25. 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______。
A.污染物数量
B.污染物排放浓度
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
A
B
C
D
C
[解析] 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2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关于水文调查与测量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应尽量向有关部门收集现有资料
B.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必须与水质调查的次数和天数完全相同
C.一般情况下,水文调查与测量在枯水期进行
D.水文测量的内容与拟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密切相关
A
B
C
D
B
[解析] 应尽量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测量)与水质调查(监测),特别需要进行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一般情况下,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他时期(丰水期、平水期、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同步调查并不意味着水质调查的次数和天数完全相同。
27. 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其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时,可采用预测水位与现状调查水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过程中,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时,对水位不能恢复、持续下降的疏干漏斗,采用______进行评价。
A.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B.水位下降
C.水位下降规律
D.中心水位点流速
A
B
C
D
A
[解析] Ⅱ类建设项目评价其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时,可采用预测水位与现状调查水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过程中,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时,对水位不能恢复、持续下降的疏干漏斗,采用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进行评价。
28.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______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A
B
C
D
C
[解析] 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和体源4种类别。
29.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某铁路项目穿越某市城区,于2013年4月1日建成,2014年12月30日获得改建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批文,则该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执行昼夜标准值分别是______
A.50dB(A);40dB(A)
B.55dB(A);45dB(A)
C.70dB(A);55dB(A)
D.70dB(A);60dB(A)
A
B
C
D
C
[解析] 在下列情况下,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按昼问70dB(A)、夜间55dB(A)执行:(1)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2)对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进行改建、扩建的铁路建设项目。
30.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中,属于半定量性质的方法是______。
A.类比调查法
B.数学模式法
C.物理模型法
D.专业判断法
A
B
C
D
A
[解析] 环境影响预测的四种方法包括:①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查,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②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③类比分析法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④专业判断法能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对于难定量估测,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无法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工类建设项目场地污染防治对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提出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废物循环利用的具体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B.分区防治措施。结合建设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的布局,根据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种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泄漏(含跑、冒、滴、漏)量及其他各类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提出统一的地面防渗方案
C.地下水污染监控。建立场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D.地下水监测计划应包括监测孔位置、孔深、监测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
A
B
C
D
ACD
[解析] Ⅰ类建设项目场地污染分区防治措施:结合建设项目各生产设备、管廊或管线、贮存与运输装置、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置、事故应急装置等的布局,根据可能进入地下水环境的各种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泄漏(含跑、冒、滴、漏)量及其他各类污染物的性质、产生量和排放量,划分污染防治区,提出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给出具体的防渗材料及防渗标准要求,建立防渗设施的检漏系统。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监测点不少于8个
B.监测不得少于冬、夏两期
C.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d有效数据
D.监测可选取一期不利季节
A
B
C
D
BC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少于10个,A项错误;二级评价项目监测可取一期不利季节,D项错误。
3. 下列选项中,不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有______。
A.水泥厂的回转窑
B.蒸发量为220t/h以上的火电厂锅炉
C.硫酸厂制酸尾气
D.炼焦炉
E.摩托车尾气
A
B
C
D
E
ABDE
[解析] 这4个选项都有相应的行业排放标准。
4.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进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现状评价时,其水质评价项目有______。
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
B.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
C.水源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确定的特定项目
D.水源地所在地县环境保护局确定的特定项目
A
B
C
D
ABD
5.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下列关于公众参与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全过程参与,即公众参与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中。涉密的建设项目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B.充分注意参与公众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参与对象仅限于可能受到建设项目直接影响的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居民、专家和公众等
C.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采取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及其他形式在内的一种或者多种形式,征求有关团体、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D.在公众知情的情况下开展,应告知公众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包括建设项目概况、主要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和程度、预计的环境风险和后果,以及拟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和效果等
E.按“有关团体、专家、公众”对所有的反馈意见进行归类与统计分析,并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对每一类意见,均应进行认真分析、回答采纳或不采纳并说明理由
A
B
C
D
E
ACDE
6. 下列关于河流取样断面的布置原则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
B.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C.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
D.在拟建排污口上游10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A
B
C
D
ABC
7. 我国的环境标准按照内容和性质分有______。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污染物方法标准
D.标准样品标准
A
B
C
D
ABCD
[解析] 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等。
8.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的途径有______。
A.收集评价范围内及临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C.进行现场监测
D.收集近一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A
B
C
D
ABC
9. 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______。
A.在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账”
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E.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A
B
C
D
E
BCDE
10. 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或间接影响区域
B.评价工作范围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途径确定
C.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
D.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A
B
C
D
CD
[解析] 生态影响评价应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体现出生态完整性,而不是“或”的关系。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