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施工期毁坏庄稼、破坏植被和树木等生态环境,按照一次性损失、恢复期损失和永久性损失情况,分别补偿和保护。
运营期:(1)废气防治措施。沿途站场使用天然气做生活燃料,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清管作业及站场异常排放的天然气,通过15m高的放空管排放,天然气超压大量排放,经火炬燃烧后排放。(2)废水防治措施。天然气净化厂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送污水处理厂处理。管道公司及各输气管理处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处理。(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清管作业产生的少量固体废物,选择合适的地方定期填埋,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4)噪声防治措施。站场选址远离居民区;设备选型尽可能选择低噪声设备,放空口安装消声器;对站场周围及厂区内工艺装置周围,道路两旁,通过栽种树木等方式绿化。
[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管线工程工程分析应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一般管道工程主要生态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工程分析应重点明确管道防腐、管道铺设、穿越方式、站场建设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源、影响方式,对于重大穿越工程(如穿越大型河流)和处于环境敏感区工程(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应重点分析其施工方案和相应的环保措施。施工期工程分析时,应注意管道不同的穿越方式可造成不同影响。运营期主要是污染影响和风险事故。工程分析应重点关注增压站的噪声源强、清管站的废水废渣源强、分输站超压放空的噪声源和排空废气源、站场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以及相应环保措施。风险事故应根据输送物品的理化性质和毒性,一般从管道潜在的各种灾害识别源头,按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和人为破坏三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分别估算事故源强。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环境污染物的识别。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物质和能量输入,统称为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源,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污染物排一般可分为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等。(1)水污染:影响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水体酸碱度(pH)和热效应四类。(2)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性污染,这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二是有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三是交通运输性污染,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排出的尾气,其污染物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铅尘等。(3)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性废物。按废物来源又可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业固体废物。(4)典型的环境噪声污染源有:①交通噪声;②工业噪声;③建筑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和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