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简述体育教学中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的基本要求。
贯彻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重视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要完成“学懂”的目标。
(2)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象。
(3)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4)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 列举并简述运动中常用的两种止血方法。
(1)冷敷法。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冷敷一般用冷水或冰袋敷于损伤局部,常与加压包扎和抬高伤肢法同时使用。
(2)加压包扎止血法。有创口的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比伤口稍大;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代替。加压包扎止血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止血方法,此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止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以免加重损伤。
3. 简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并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①儿童少年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因此,弹性和韧性较好但坚固性较差,虽不易骨折,但易受强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骨化完成,身高停止增长。此时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成分之比大致为3:7。
②肌肉的收缩蛋白和无机盐含量较少,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但疲劳易恢复。15岁之后肌肉开始迅速增长。
(2)体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依照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要培养他们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注意矫正其错误姿势,尽可能选择能够全面发展肢体各部位的运动项目,以避免肢体发育的不均衡。
四、教学设计题1. 教学内容:投掷——侧向滑步推实心球。
教学对象:水平四(八年级)。
学生人数:男生20人,女生20人。
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以及运动负荷等方面设计教案。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侧向滑步推实心球的技术动作,掌握合理的用力顺序,了解其锻炼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侧向滑步推实心球的练习,学会正确的动作方法,增强体质,提高上、下肢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练习过程中,养成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最后用力顺序和出手速度。
2.教学难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的结合,动作连贯,协调用力。
三、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运动竞赛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组织集合,体委点名,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2.介绍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
(1)循环障碍跑:以实心球为障碍,绕实心球“S”线跑,一轮完成后,反方向继续。
(2)徒手体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伸展运动、体侧运动、踢腿运动、手腕与踝关节运动。
2.辅助练习
不同姿势的单手持实心球掷远练习。
(三)基本部分
1.复习
(1)徒手握持球练习。
(2)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练习。
2.新授
(1)教师结合挂图讲解示范侧向滑步推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2)学生练习。
①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结构。
②滑步练习。首先进行摆动腿预摆练习。其次进行支撑腿主动后撤练习。
③最后用力模仿练习,体会用力顺序。
④辅助练习:悬垂物掷准练习,注意出手角度。
⑤完整动作练习。
(3)教师巡回纠错并做个别指导,时刻提醒安全问题。
(4)找学生演示动作,同伴互评,教师总结。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师生共评
3.收还器材
五、场地器材
场地:田径场1块。
器材:实心球40个。
六、预计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30%~40%。
平均心率:120~14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