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1摩尔葡萄糖通过酵解生成2摩尔乳酸的过程中,产生______ATP,消耗______ATP,净得______ATP。糖原分子中1个葡萄糖残基通过酵解净得______ATP。
2. 三羧酸循环中有三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______、______和______催化,其中______是限速酶。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
3. 胰腺分泌的内肽酶有______、______及______;外肽酶有______和______。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基肽酶A;羧基肽酶B
4. 在动植物中,脂肪酸降解主要途径是______作用,而石油可被某些细菌降解,其起始步骤是______作用。
5. 每轮脂肪酸氧化均包括______步反应,与饱和脂肪酸降解相比较,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还需另外两个酶:______和______。奇数C的脂肪酸通过β-氧化途径产生______和一个分子的______。
4;烯脂酰CoA异构酶;β-羟脂酰CoA差向异构酶;乙酰-CoA;丙酰-CoA
6. 细胞内的RNA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3类,含量最多的是______,半衰期最短的是______。
7. 肽链的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其中以______最常见。
8. DNA合成时,先由引物酶合成______,再由______在其3′端合成DNA链,然后由______切除引物并填补空隙,最后由______连接成完整的链。
RNA引物;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Ⅰ;DNA连接酶
9. tRNA中D为______核苷酸,ψ为______核苷酸,而ψ中碱基与核糖的连接方式是______。
二氢尿嘧啶;假尿嘧啶;核糖的第1位与尿嘧啶第5位的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10. 被动转运是______进行的,溶质的净转运从______侧向______一侧扩散,包括______和______。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简单扩散;促进扩散(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三、判断题1. 当dUMP转变为dTMP时,其甲基供体是N
5,N
10-甲基FH
4。
对 错
A
[解析] dTMP是由dUMP经甲基化生成的,其甲基供体是N5,N10-甲基FH4。
3.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原核生物大得多的基因组DNA的复制,真核生物DNA复制叉的移动速度远大于原核生物。
对 错
B
[解析] 真核生物复制叉的移动速度远低于原核生物,但是真核生物具有多个DNA复制区,可以从多个起始位点同时起始复制,以便在较短时间内完成DNA复制。
4. 核酸在pH=3.5的缓冲液中电泳时,是从正极向负极运动的。
对 错
B
[解析] 当溶液pH大于3.5时,核酸的四种核苷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在电泳时都是向正极移动。
5. 磷脂是中性脂。
对 错
B
[解析] 磷脂不是中性脂,中性脂通常是指三酰甘油,因其分子中的酸性基团被结合了,所以是中性的,称为中性脂。
6. 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对 错
B
[解析] 磷酸吡哆醛可作为转氨酶、氨基酸脱羧酶和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ALA合酶)的辅酶分别参与转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和血红素合成反应。
7. IMP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中间产物。
对 错
A
[解析] 次黄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是由核糖-5-磷酸经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后生成肌苷酸(IMP)的过程,IMP是反应的中间产物。
8. DNA聚合酶Ⅰ在DNA复制过程中以5′→3′的方向合成新的DNA链,同时具有5′→3′的外切酶活性对复制进行校验。
对 错
B
[解析] DNA聚合酶Ⅰ对复制进行校对功能的是其3′→5′的核酸外切酶活性。
9. 糖的甜度与糖的构型无关。
对 错
B
[解析] 糖甜度的高低与糖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存在状态及外界因素有关。分子质量越大,溶解度越小,甜度越小。此外,糖的α型和β型也影响糖的甜度。
10. 酮体在肝脏中产生和利用。
对 错
B
[解析]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肝脏中产生的酮体,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运输到肝外组织进一步分解。
四、名词解释1. 释放因子(release factor)
释放因子是指在翻译终止阶段起作用的蛋白因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释放因子分别用RF和eRF表示。释放因子辨认mRNA上的终止密码,并结合于A位上。大肠杆菌的RF-1和RF-2分别辨认3种不同的终止密码,RF-3激活核糖体上的转肽酶,使之表现为酯酶的水解活性。
2. 框移突变
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一类突变,其后果是翻译出的蛋白质可能完全不同。
3.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
别构酶是指细胞内有些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个部位可与一些代谢物分子可逆结合,引起酶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催化活性的酶。
4. 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的复性是指对于单一蛋白质,如果变性条件不剧烈,除去变性因素后,蛋白质还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学活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