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教育研究概述(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相区别的最主要特性是
A.预见性
B.精确性
C.客观性
D.系统性
A
B
C
D
C
2. 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进程中,核心问题是
A.形成科学结论
B.形成科学理论
C.形成科学思想
D.形成科学观念
A
B
C
D
B
[解析] 答题关键在于理解结论、理论、思想及观念之间的区别。理论是意识形态表现的最高形式,所以形成科学理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3. 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的依据是
A.研究目的的不同
B.研究方法的不同
C.研究对象的不同
D.研究阶段的不同
A
B
C
D
C
4. 下列选项中教育研究方法基本原则不包括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主动性原则
A
B
C
D
D
5. 20世纪初,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专著,其中古德的代表作是
A.《教育研究法》
B.《教育问卷法》
C.《教育实验法》
D.《如何做研究工作》
A
B
C
D
A
6. 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成为教育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的是
A.自然科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大教学论
A
B
C
D
B
[解析] 本题着眼于对教育研究科学化进程的考查。
7. 定量分析主要要求研究者揭示事物的
A.数量特征
B.质量特征
C.符号特征
D.分类特征
A
B
C
D
A
8. 在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是
A.收集评价信息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B.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C.确定总目标
D.选择制作评价工具
A
B
C
D
B
[解析] 只有预先确定评价标准,才能进行有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9. 为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被称为
A.基础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
A
B
C
D
B
10. 站在唯理论立场上把世界统一在思维基础上,企图使经验论与唯理论结合的哲学家是
A.培根
B.休谟
C.康德
D.笛卡尔
A
B
C
D
C
11. 如果以问题性质作为划分标准,教育科学研究一般可分为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及
A.历史研究方法
B.描述研究方法
C.观察法
D.应用研究
A
B
C
D
A
12. 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继承
B.创新
C.经验描述
D.整理知识
A
B
C
D
B
13. 用归纳法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可追溯到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A
B
C
D
B
[解析] 培根在《新方法》一书中首先明确提出归纳法,并认为归纳法是唯一的科学方法。
14. 将整体分解为不同部分、要素或层次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
B.分类
C.综合
D.分析
A
B
C
D
D
15. 在教育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
A.归纳分析
B.比较分析
C.统计分析
D.综合分析
A
B
C
D
C
16. 教育研究中“研究”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创造知识,二是
A.更新知识
B.整理知识
C.掌握知识
D.运用知识
A
B
C
D
B
17.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等问题的研究属于
A.基础研究
B.发展性研究
C.应用研究
D.预测研究
A
B
C
D
C
18.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主要形式一般不包括
A.同行专家论证
B.研究者自我评价
C.行政部门评审
D.研究团体评价
A
B
C
D
D
19. 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演绎”程序及方法,并将科学方法论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A
B
C
D
B
20. 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宜过多强调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内在信度
D.外在信度
A
B
C
D
B
21. 我国将模糊论的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开始于
A.20世纪前后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A
B
C
D
D
22. 近代教育科学产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D.洛克的《教育漫话》
A
B
C
D
A
23. 被誉为西方理性主义创始人,倡导以数学为基础的唯理论的演绎法的学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笛卡尔
D.柏拉图
A
B
C
D
C
24. 一般情况下,教育科研活动的最后一环是
A.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B.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
C.教育科研成果的交流
D.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
A
B
C
D
D
25. 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将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作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
A.基础研究
B.描述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A
B
C
D
D
26. 历史研究法的运用,特别强调研究者应具有
A.历史感与正义感
B.现实感与责任感
C.历史感与责任感
D.历史感与现实感
A
B
C
D
D
[解析] 历史研究并不是只关注与历史、过去,而是要着眼于现实,以史为鉴,以兴当代。
27.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完整性原则
A
B
C
D
B
28.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他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A
B
C
D
D
29.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
B.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D.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外在效标无关
A
B
C
D
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包括一般特性和独特特性,首先,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即,要以充分的科学事实和一定的数据作为依据形成结论,防止胡乱抽取个别例子作判断,下结论。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5)创造性。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的最重要特性。
此外,教育研究方法,还有它自身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性:
(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2)研究的周期较长。
(3)针对性、实践性强。
(4)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 请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演进趋势。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演进的主要趋势表现在:
(1)研究理论化程度提高(强调理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提高;理性地研究教育,关注完善系统理论体系的构建,用哲学认识论从多方面分析教育问题。
(2)教育研究方法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主要表现为系统方法、数学方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主要表现为研究目的以价值导向为根本依据,强调应用价值;研究实施强调大教育观,采取系统结构的观点;研究方法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组织形式强调科研群体,使个体优势互补,结果评价具有明显价值取向性。
(4)教育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在提高理论化程度的同时,加强了教育实验研究,主要表现为强调教育实验并提高其科学水平;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研究定量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分析论述题
1. 请简要论述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了以下几个阶段:
(1)选题与设计阶段。
①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通常必须达到三个标准,即必须有新意、有价值、具有可行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同时,选定的题目还应该有价值,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较高的外部价值。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
②查阅文献。一般来说,文献的查阅即文献的检索,它通常包括了三个阶段:
第一,分析和准备阶段。首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课题检索标志,以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表达主体内容的词语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第二,搜索阶段。搜索与研究问题有关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资料。
第三,加工阶段。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
③提出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性质来决定是否需要正式提出假设:
通常定量研究、验证性研究、涉及两个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要求明确提出研究假设。
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研究假设,其假设往往隐含在研究过程之中或在研究过程中形成。
④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①搜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②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3)总结与评价阶段。①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②鉴定和评价成果。
2. 论述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育理论界日益关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但教育研究方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思辨、轻实践、少实验。并且在思辨分析中,又往往把教育问题套入某种既定的公式,单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从某种固有的经典模式理论出发,到实际中找例证。其结果,由于为深入地研究教育实践,缺乏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使教育理论显得十分贫乏。
(2)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在纠正某一种片面时又出现另一种片面的情况。
(3)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进行了新颖多样的教学实验,这是我们教育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可惜由于不善于提炼、概括,导致对教育成果的认识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层面,无形中给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带来阻碍。
(4)对国外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反思不足,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或者因循守旧,一概排斥,或者不加分析,全盘照搬。
(5)教育研究方法中有不少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所以缺乏自身的规范和标准,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另外,有些研究人员把实证方法推崇到极端,企图用完全套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有些研究人员则不重视研究规范和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以方法规范弱化的方式解决方法与对象不能完全适应的问题,这在实验方法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为教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二、简答题
1
2
三、分析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