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应如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 美术教学中营造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借助故事或游戏创设情境。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4)借助实物或图像创设情境。如在美术鉴赏课中播放多媒体制作的影像,视听并举、声色并茂地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深入体会作品表达的艺术美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
3. 简述“成就型档案袋”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成就型档案袋”一般是针对某一研究课题或专题性学习任务而建立的档案袋。教师根据研究或学习任务,提出建立档案袋的要求。
(2)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采用“成就型档案袋”评价方式,对某一课题操作过程的全面记录,完整地体现学生在课堂表现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对问题思考角度的揭示,动手能力的展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度等。
(3)此评价方式目的在于教师通过记录内容中体现的学生创作过程、自我评价描述和作业最终展示,准确地分析判断每个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并从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加以开发和拓展,以此确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4.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评价建议”,以《静物写生》一课为例,列出三个教学评价建议。
(1)提倡多主体评价。自主创作完成后,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静物写生作品的创作意图,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再在组内进行同学互评。教师根据不同作品特点给出恰当评价。
(2)注重表现性评价。在同学们进行自主创作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用手机拍照、录像,记录同学们创作的精彩瞬间。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或影像资料,并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在同学自评和互评结束后,教师通过写评语、打分数等方式对作业给出评价,评价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各组推选出1~2幅优秀的静物写生作品在教室的“美术角”进行展示并组织小型座谈会。
三、案例分析题1. 段老师上《楷书》一课时,讲解并示范了中锋、侧锋、露锋、藏锋在不同楷书名作中的用笔和线条变化之后,要求学生自选字帖,准确地临摹6~8个字。之后的教学环节如下:
(1)学生写完后,段老师检查了每名学生的习作,并给予鼓励。
(2)他请临摹相同字体的学生交换习作,互相指出存在的问题。
(3)他请每组选派代表介绍所临写字帖的风格和点画特征,随后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不同风格楷书的特点。
问题:请结合案例,对段老师的教学评价环节进行分析。
(1)段老师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给学生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2)段老师检查每名学生的习作,并给予鼓励。说明他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3)段老师不仅自己评价学生的作品,还请每组代表进行介绍,并请学生们交换作品指出问题,说明他运用了师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多主体评价方式。
(4)段老师让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把握不同风格楷书的特点,说明他能够注重质性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 李老师在进行《了解纹样》一课教学时,身着少数民族服装进屋,让学生观察自己身着的少数民族服装上有规律的纹样,引导学生去了解纹样是如何设计的,从而导入课程。李老师询问学生,纹样色彩搭配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从而得出色相、明度和纯度。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张图,让学生自主对每幅图中运用颜色的不同、颜色明度、颜色纯度进行分析。李老师又在黑板上绘制出简单纹样并总结,可以把纹样的颜色搭配形式分为同一色、类似色、对比色三种,同时了解纹样的设计特点。
问题:李老师在上课中用到了什么教学方法?都有什么好处?
(1)情境法。情境法非常具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案例中,李老师身着少数民族服装进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着的少数民族服装上有规律的纹样,运用了情境法。
(2)演示法。演示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书本与实践的联系,更好地理解各种原理、法则。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更积极地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演示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案例中,李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片,运用了演示法。
(3)讨论法。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案例中,李老师让学生自主讨论,对每幅图中运用颜色的不同、颜色明度、颜色纯度进行分析,运用了讨论法。
(4)讲述法。讲述法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案例中的整个过程就是教师讲授的过程。
(5)提问法。提问法可以引发学习动机、引导思维方向和深度,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案例中,李老师询问学生,纹样色彩搭配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运用了提问法。
四、教学设计题1. 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参考设计] 一、课题
梅竹言志。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写意梅花的欣赏、讨论,理解梅花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并尝试创作一幅梅花作品,体验画梅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坚忍不拔的性格,增强对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写意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写意梅花用笔与用墨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法。
七、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中国画工具及颜料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红梅赞》,并出示歌词,学生聆听,思考问题:从这首歌曲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怎样的精神气质?你还知道哪些赞颂梅花的诗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梅花的精神气质,并引出课题《梅竹言志》。
(二)新课教学
(1)教师讲解托物言志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并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象征人的精神、品格?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兰、竹、菊。
(2)教师展示《寻梅》《红梅》作品与梅花的照片并提问:作品中的梅花与照片有什么区别?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作品中的梅花进行了概括加工,能够更好地体现梅花的品质。
(3)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并讨论问题:齐白石先生所画的梅花在笔墨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梅花生机盎然,繁花似火。笔墨有干湿变化,讲究书法用笔,中锋、侧锋并用,线条交错组合、疏密关系得当。
(三)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梅花的画法。
枝干:用笔使用中锋、侧锋;注意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注意枝干之间的穿插关系。
花朵:勾花与点画的方法。
(四)实践展评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梅花作品进行临摹,体会其中的笔墨变化。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从用笔、用墨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五)小结作业
(1)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赏析《三色梅轴》和《墨梅图册》,分析画作意境。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