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1.
材料: 学生每天中午都吃学校的盒饭,一天,班主任田老师发现垃圾桶附近饭盒扔得到处都是,就请在场的同学清理。可在场的同学却说:“这事一直都是小东在做,我们不管!”
小东是刚从别的中学转来的,家境很贫寒,人也很老实,平时不太合群,总是被其他同学欺负,自己又不敢说。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带头清理垃圾,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解决班级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更加关心和爱护小东,帮助小东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和大家做朋友……过了一段时间后,小东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田老师的教育行为。
田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田老师的行为符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材料中,面对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田老师没有单纯用语言进行说教,而是以身作则,带头清理,提升了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劳动积极性。
其次,田老师的行为符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田老师面对小东的适应问题,和其他同学卫生意识淡薄、劳动积极性差等问题,积极开展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田老师的行为符合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材料中,面对家境贫寒、不合群的小东,田老师非但没有歧视,反而给予小东更多的关心爱护,促进了小东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
材料: 2021年6月29日被颁授“七一勋章”的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同志,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看到不少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而深感痛心,2008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统领教学、以革命传统立校、以红色文化育人,引导学生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她生活节俭,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圆大学梦。她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问题:请结合材料,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进行分析。
材料中,张桂梅校长的事迹体现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
(1)“爱国守法”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材料中张桂梅校长在教育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统领教学、以革命传统立校、以红色文化育人,引导学生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这说明张桂梅校长热爱祖国,在教育过程中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做到了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材料中张桂梅校长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说明张桂梅校长做到了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等。材料中张桂梅校长为了山区贫困女孩可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并且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接济贫困学生,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这说明张桂梅校长做到了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材料中张桂梅校长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圆大学梦,并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这说明张桂梅校长做到了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等。材料中张桂梅校长个人生活节俭,却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并且先后获得“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张桂梅校长做到了为人师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张桂梅校长的一言一行都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向她学习。
[考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
材料: 李老师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一所乡村中学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学校教学的第一线。
为了寻找学生观察的野花,李老师在河岸、田埂精心识别、挑选;为了学生能更好地体味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家人熟睡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厨房里反复朗读课文。大雪过后,她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蜡梅,去看苍翠的“松树公公”,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
李老师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旁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她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有厚厚的几本,她还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阅读许多中外教育名著,撰写日志,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中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观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中,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课文、感受自然、丰富直观经验,她会给学生寻找直观教具或是带学生实地考察,这些都体现出李老师在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李老师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以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体现出她具有教育研究者的意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李老师精心挑选学生们观察的野花,反复朗读课文,带学生外出寻找蜡梅、看松树。李老师这些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的行为,都体现出她具有课程开发意识。
(4)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教师要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材料中,李老师坚持背诵并摘抄名篇,提升语文专业知识,还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这些都体现出她具有终身学习意识。
综上所述,李老师的行为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其行为值得广大教师学习。
[考点] 教师观
三、写作题(本大题50分)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教师的宽容,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其气氛比起疾风骤雨更见效。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无拘无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范文]
要有海一样的胸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人们给弥勒佛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说的是弥勒佛笑口常开,因为他能容人,能容事。一句话,他宽容。
学会宽容是当今时代的强音,人们强烈地呼唤宽容。
作为以教育下一代为己任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在这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会做出一些不宽容的事,给学生们留下不太美好的印象。
有位初中语文老师,有着10多年的教龄,在当地还算小有名气。由于其能力比较强,被选拔去教高中。因为有10多年没有再去重温当年所学的知识,在上课时,这位老师偶尔会出现一些知识上的小错误。开始时,学生们也不太在意。可是,到了高三,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难,这位老师出的差错也就越来越多。班上学生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最后,全班50多位同学联合签名,把要求撤换该老师的信件交给了县里的主管领导和学校的校长。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被撤换下来了。后来,该老师生病在家。那些当时要求撤换她的学生觉得对不起老师,大家就买了水果等礼品,一起去探望老师。令这些学生失望的是,老师竟把他们买来的水果全部丢到了大门外。学生们一看这情形,傻眼了,只好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原来老师也有素质差的!”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老师,请不要忘记,你这一扔,扔掉的是学生的一片心意、一片情意;扔掉的是学生对你的尊敬。尽管他们原先可能伤害过你,使你失去了自尊,失去了面子,失去了工作,但学生有权利选择更适合的老师。
老师的胸怀,应该比大海还要宽广,这样才能够容纳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才能够不计前嫌。我们要知道,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犯错误,他们还没有成人,他们还需要老师去教他们怎样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本身就应该比学生更懂得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
宽容,并非人的本性,从来就没有谁敢放言自己从小就知道怎么去宽容别人,包括老师。重要的是,应该去学,应该在实践中去学,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去学。
其实,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反思自己,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宽容过他们的错误吗?你宽容了他们,他们高兴了吗?
老师,请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请你学会宽容吧!
[考点] 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