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缓解交通拥堵,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市里决定推行便民自行车服务项目,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丢车、车锁被撬、加锁、乱停放等现象。对于便民自行车服务项目中出现的此类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市里推行便民自行车服务项目,既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但在推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丢车、车锁被撬、加锁、乱停放等不文明现象。这一方面源于市民自身的素质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市里在推行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
一方面,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面对一些无监督的便民服务时,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面对无人监管的便民自行车,部分市民由于自身素质较低,为了贪图便利,便会做出将公共自行车私有化,或者做出乱停放的行为,使便民自行车服务项目变成了暴露部分市民丑态的项目。
另一方面,出现丢车、车锁被撬、加锁、乱停放等现象除了人们的自私心理在作祟之外,也与没有配套的监管措施有关。市里推行便民自行车服务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后续工作中却没有完善相应的监管工作,没有专人负责便民自行车的管理,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做出不文明的行为也无人制止,使越来越多的不文明现象不断出现。
因此,只有针对这两方面进行整改,才能使便民自行车服务项目真正发挥它的效用。
第一,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媒体,制作公益宣传片在各传媒渠道播放,倡导人们文明使用便民自行车。同时,各社区也应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在辖区内开展宣传活动,使文明使用便民自行车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人们文明用车的意识。
第二,政府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安排专人负责便民自行车的监管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出现。政府可以协同相关的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对自行车使用情况的监管工作,同时,可以适当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做出不文明行为的市民依情节轻重进行警告或罚款,减少甚至杜绝不文明用车现象的再次出现。
总之,只有政府既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又完善相应的监管、惩处工作,才能使市民自觉强化文明用车的意识,使便民自行车项目顺利开展。
2. 某地发生水污染事件,领导要求立即停止此地供水,并让你去处理,你怎么办?
首先,我会迅速联系水务局负责人,通知其暂时停止受污染区域的供水,同时了解相关情况,对事件的严重程度有个大概的把握。作为负责人我必须第一时间前往污染地,出发前联系卫生、环保、交通、公安等部门,并请各部门派负责人到现场处置。在前往的途中,我会随时保持与污染区域负责人联系,掌握最新情况。并且保证全程中向领导汇报情况,听取领导指示。
其次,在到达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各部门人员分工协作。向不了解具体情况、焦急等待的群众道歉,并对他们进行安抚。卫生部门对饮用人群进行检查、救治。公安部门控制相关责任人。
再次,请环保部门专家对污染水体指标进行测量,及时实施有效措施,尽快排除污染源并通过专业手段降低已污染水体的污染级别、澄清水质达到日常安全用水标准,尽快恢复自来水,降低对当地居民正常用水的影响。
之后,在污染得到控制、妥善处理后,及时向社会媒体通报,避免群众恐慌。同时,如果是人为事故,将相关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最后,总结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将对事件的处理形成一份完整的报告供领导审阅。根据此事件处理的相关经验,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备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时参考。
3. 你有哪些主要的缺点?
对于缺点不要一味回避,可以谈谈自己客观的工作经验不足或是性格内向这样的“缺点”。内向的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偏沉稳的作风,因此这样的缺点是不会扣分的。
一种回答是“对工作经验尚浅的我而言,缺乏实践经验,仍然是我工作中的一大缺点。而且在知识结构上,我还需要完善,只有加班加点地钻研,才能熟悉单位的全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的效率。此外,我的性子比较急,手头的工作总要赶在第一时间完成,我不能容忍工作懈怠,可能有时候这种性子会得罪一些同事,这是我在以后需要注意的”。
另一种回答方式可以说“我的性格外向,办事急于求成,有时忽略细节;或者我的性格内向,办事过于求稳,有时效率不高”。
4. 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城市提倡绿色出行。但机动车占道现象严重,给市民骑车出行带来不便,市民响应绿色出行的意愿不高。对此,你怎么看?
汽车虽然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现在许多城市倡导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它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而减少污染,更好地保护环境。但是居民响应绿色出行的意愿不高,无疑给政府提出绿色出行的理念的落实带来不小的难题。
市民响应绿色出行的意愿不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人们环保意识不足,一些人注重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考虑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机动车占道等现象使得市民骑车出行不便。一些城市公共资源不足,没有充足的停车位供人们使用,导致机动车停在自行车道上。而在早晚高峰期间,机动车车道容量不足,一些机动车在自行车车道行驶。此外,由于公共交通工具存在运力不足等问题,使得每天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间公共交通工具过度拥挤。种种现实情况使得市民不愿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为了更好地保障市民绿色出行的便捷与安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更好地响应绿色出行号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市民的环保意识宣传及教育,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意义。使市民认识到绿色环保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有真正做到绿色出行,并且爱上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才能提升环境的质量。其次,可以针对机动车较多的小区增设停车位,以空出自行车车道,并且,可以针对劝诫后依然占道停车的机动车车主实行罚款、扣分等处罚,保障市民出行通畅。针对部分城市机动车辆较多的情况,可以设置潮汐车道等方式缓解交通压力,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最后,在地铁附近增设一些公共自行车运营点,方便人们出行。
总之,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所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和谐绿色的生存环境。保护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长期坚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保护环境的道路上迈出一小步,那么全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