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法的主要特点在于直观、高效,易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使学生养成机械、被动学习的习惯。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地采用讲授法,重视讲授的方法、艺术和质量。因此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①科学性原则 A. 要有科学的内容。即内容要准确无误,符合实际,具有系统性、逻辑性。 B. 要有科学的态度。讲授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C. 要有科学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专门的学科术语进行讲授,如有必要用通俗说法时也不能与专门术语相违背。 ②形象性原则 教师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工,教师可借助于表情、动作、实物、图像及多媒体等手段,通过比喻、类比等形象化的语言,对讲授内容进行形象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③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讲授时感情要充沛,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④简洁性原则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和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精髓进行讲授。 ⑤启发性原则 A. 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主动性。 B. 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 启发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