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纸张为什么要漂白?这个过程中的不利纸张保存的因素是什么?
(1)纸张漂白的原因
一般说来制成的纸浆因没有除去木质素、灰尘或其他色素杂质,都有一定的颜色。要得到高质量、洁白纸张,就要去除杂质,进行漂白处理。
(2)纸张漂白过程带入的不利因素
纸浆漂白时常用的氧化漂白剂次氯酸钙、氯气、二氧化氯、臭氧以及过氧化氢,对纤维产生有害作用。例如木质素被氧化分解同时产生有机酸、二氧化碳,使漂白液酸度上升,氧化活性增加,导致纤维素、半纤维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使纸浆返黄,且漂白液残留还会继续氧化纸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使纸张发黄变脆。
2. 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我国博物馆观众现状如何?对此你有何看法?
(1)我国博物馆观众现状
尽管国家实施了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的做法,但还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严格地讲其圈子并未得到多大的扩展。
(2)我的看法
针对博物馆观众为数不多现状,我们应该:
①加强宣传工作
博物馆等有关部门今后要多做积极有效工作,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力度,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身边的各类博物馆及其价值。
②培养参观的习惯
不断培养观众参观博物馆等文化公益设施的良好习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以此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总之,我们应当客观认识我国博物馆观众市场的现状。同时,博物馆应有更加博大的胸怀,不仅仅站在博物馆自身利益的角度,而且需要站在社会发展、城市繁荣、社区建设的角度,通过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使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潜移默化地受到博物馆文化氛围的影响和教育。
3. 什么是讲解?什么是讲解词?讲解词的写作技巧有哪些?
(1)讲解
讲解是以陈列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他辅助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社会活动。讲解帮助观众对展品和陈列加深理解,掌握重点,还可以使那些无目的游览的观众,通过讲解增加参观兴趣,开阔视野,得到更多的收获,使陈列产生更大的效益。
(2)讲解词
讲解词是对所陈述对象的生动描绘与具体的介绍。任何一个陈列的说明文字都不可能囊括展览的全部内容。说明文字的字数、大小要受到板面大小和便于观众观览的双重制约。因此,陈列的主要内容必然大都蕴含在讲解词之中。在一场完美的讲解中,讲解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讲解词的写作技巧
①在编写讲解词之前,首先应对所面临的陈述对象做深入了解,收集相关资料,只有在深入了解后才能对其的外观、内涵、特征以及相关内容的延伸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对讲解词的编写。
②讲解词首先得精炼,能让受众明白你所表达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用合适的词汇对其进行深入描写,描写得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人入胜的效果。
③编写讲解词时,应注意对讲解对象的职业和类别做到一类一词,如幼儿、中小学生、普通群众、特殊群众等,做到因人施讲。
4. 试述西安洛阳地区隋唐墓的类型和等级制。
隋唐墓葬,以西安、洛阳两京地区数量最多。隋代墓葬处于从前期到唐代的过渡期,唐代该地区的墓葬则形成了新的模式。
(1)隋唐墓的类型和等级制的概述
①类型
长安和洛阳地区是唐代政治文化中心,在此最先形成新的墓葬模式,无论皇室贵戚或一般官吏及平民百姓,都使用平面比较整齐划一的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墓葬。其基本结构是墓道、过洞、天井、小龛、墓门、甬道和墓室。墓葬类型按照墓葬的平面形状建筑质料、尺寸、墓内设施及随葬品数量,可以归纳为双室砖墓、双室土洞墓、单室方形砖墓、单室方形土洞墓、单室方形或长方形土洞墓和“刀”形土洞墓等几种。武则天时盛行骑马俑,牛车逐渐被披饰华丽的马取代,三彩俑盛行。
②等级制
不同类型的墓葬与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及不同的埋葬时间有关,反映出唐代墓葬的等级制,它们由多层阶梯构成,皇室贵戚、品官直至下层平民各有等差,所用墓葬的类型由墓主人的地位决定,等级制度是丧葬礼仪的核心。
(2)隋唐墓的类型和等级制的分期叙述
①唐初
a.皇亲功臣。多用长墓道、多天井的方形砖室墓和方形土洞墓,葬具是精美的石棺,随葬包括骑马俑在内的大量陶俑。
b.庶人。多是长方形土洞墓,一般无天井、小龛,以陶瓷器为主要随葬品,仅有个别墓有少量陶俑。
总之,唐初墓葬发现不多,但可明显看出墓葬等级是以官品和功劳区分的。唐初墓葬的天井、小龛及个别雕刻精美的石葬具和壁画等是沿袭北朝的,新特点则是贵族墓中以牛车为中心的仪仗俑群流行。
②高宗至玄宗时期
a.功臣及一二品高官墓。一般用双室砖墓或单室砖墓,天井一般不少于四个,随葬品数量较丰富,据官品的高低及世界功勋的大小或多或少。
b.四五品官员。一般使用单室方形土洞墓,天井一般不超过四个,随葬陶俑均较上一等级少。
c.无品官。一般使用单室方形或长方形土洞墓以及“刀”形墓,随葬品主要陶质生活用器,少见有俑随葬。
总体而言,其中武则天时期盛行骑马俑,牛车逐渐被披饰华丽的马取代,三彩俑盛行。
③安史之乱后
墓葬形制混乱,肃宗至顺宗时期许多墓葬的主要方面都不符合埋葬等级制度。宪宗至唐末的墓葬又大不相同,竖井与斜坡相结合,或竖井墓道的墓较多,而斜坡墓道的墓很少,有的墓小龛出现在甬道或墓室。
洛阳地区唐墓与西安地区接近,以中小官吏墓和平民墓居多,单室砖墓也较少,也没有发现西安地区常见的双室砖墓、双室土洞墓。
5. 简述文物学。
文物学是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新的整合而成,是人们对文物认识和利用的学问,是关于文物运行与信息传播规律的学问。
(1)研究对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物,即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古代地上的、出土的和传世的及近代乃至当代的文物都属文物学研究的范畴。
(2)文物的特性
文物具有物质性、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客观性、永续性等特性。
(3)研究方法
文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分类法、排比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年代测定法等。
(4)研究目的
①研究如何保管、保护好文物,使文物世世代代相传,这是文物学研究的前提。
②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评估文物的价值,阐述各类文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而进行专题或专门史研究,获取各类文物所蕴含的各种信息,阐释历史问题,揭示历史规律。
③探讨如何做好宣传工作,使文物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