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光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影响有哪些(老化作用)?后果是什么?
各种光对纸质文物都有潜在的破坏性,其波长越短,破坏性越大,阳光中波长短的紫外线能量较大,使纸张的纤维发生紫外光激发,发生严重的破坏。光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光对纸质文物主要成分的影响
①光对纸质纤维素的光降解作用。随着光降解作用的进行,纤维素吸收部分可见光而呈现腐色,纸张也因此而泛黄、变脆。
②纤维素的光氧化降解。光氧化降解使纤维素分子中的碳碳键断裂,使分子的聚合度降低,从而使纸张的机械强度显著减弱。光的强度越大,引发的光氧化降解作用越大。
③纤维素的光敏降解。纤维素发生光氧化的同时,也常发生水解作用,氧和水的作用具有协同作用,产生比由这两种因素单独作用的总和更大的破坏作用。
④纸张中木质素、半纤维的光化学作用。木质素对光敏感,且易于氧化,当光照射时,木质素的氧化变得更为活跃,生成易黄易脆的氧化木质素。
⑤光对纸质文物上颜料的影响。光对纸质文物上的颜色及颜料的影响很大,可使纸质文物上画面、图案上的有机颜料、无机颜料色调变暗,甚至褪色。
(2)光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后果
可造成纸张变黄、变脆、机械强度减弱、使用寿命缩短。
2. 简述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文物保护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研究,它研究一切具有珍贵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又不能再生的文物。文物保护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鉴定文物的真伪。文物是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能再生的文化遗产,因此必须保证文物的真实性。
(2)研究古代文物的制作工艺。我国古代有不少制造工艺居世界前列,为了继承发扬这些工艺,可以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古代文物的制造工艺。
(3)分析测定文物的成分、结构及表面性质。
①文物的成分分析。文物的性能、保存情况与文物本身的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②文物的结构分析。近代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鉴定文物材质的重要手段,如核磁共振、色质联谱、红外线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顺磁共振等。
③文物的微观形态及表面分析。
④断代分析。碳-14断代、热释光、电子自旋共振法等断代方法。
⑤热分析。差热分析、热重分析、热机械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已用于研究陶瓷的烧结工艺,原材料的相变,测定玻璃化温度等。
(4)研究文物毁坏的原因及锈蚀腐败的机理。
①研究文物毁坏的原因。文物毁坏的原因,一是文物本身组成和性质的因素,二是环境因素,三是人为的破坏,四是自然因素的破坏。
②研究文物腐蚀机理。研究文物锈蚀腐败的机理就是研究文物材料老化变质的原因、速度、规律,以便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保存文物。
(5)研究文物保护材料。文物保护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各类文物保护、修复所需材料的合成、筛选及应用。
(6)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有了对文物组成成分、结构、性能的研究,和对文物保存情况、保存环境的了解,才能筛选或合成出符合文物保护要求、性能优良、保护效果好的文物保护材料。
3. 博物馆藏品的陈列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博物馆藏品的陈列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主要有:
(1)系统分类陈列法
①含义
将文物或标本按分类系统分门别类地展示的陈列形式。
②特点
简单明了,眉目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但完全使用这一种方法会比较呆板,缺乏变化,不易吸引观众。
(2)复原陈列法
①含义
按照文物的本来面貌给以科学的复原的陈列形式。
②特点
在社会历史类陈列或自然科学类陈列广泛使用。这种方法使某些历史现象或自然环境再现于陈列室中,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3)景观陈列法
①含义
选取并仿制某一历史现象或某一自然生态场景的陈列方式。
②特点
景观陈列法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形象加以概括,有较强的感染力。全景画陈列法是景观陈列法的发展,配合以声、光、形象的多媒体表现,更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对比陈列法
①含义
把外观、内容、含义、性质相互矛盾对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展品在同一位置或沿着同一视线顺序延伸方向加以并列或对照的陈列形式。
②特点
对藏品做新与旧、过去与现在、多与少、大与小、精与粗、贫与富、真与假之间的对比,以比较、对照的方式,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印象。
(5)集中陈列法
①含义
把某些成套的物品或体积较小的物品聚集陈列在一个地方的陈列形式。
②特点
可造成强烈的陈列效果,有利于观众形成整体印象。
(6)中心陈列法
①含义
以一件展品或一个问题为中心,其余围绕它而展开的陈列形式。
②特点
常用以突出主要展品和主要内容。
此外,还有生态陈列法、组合陈列法等陈列法。
4. 以文物为例,藏品的原始记录包括哪些方面?
藏品征集要重视原始记录和原始资料,对征集品的有关情况,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对于原始情况的记录过于简略会造成混乱和带来难以弥补的后果。以文物为例,藏品的原始记录要求主要有以下项目:
(1)名称。藏品的名称应包括学名、别名、俗名、地方上的名称。尤其是民族文物,更要写清该民族的音译名称。
(2)流传经过。从什么地方得到的,从谁手中得到的,在这之前为谁保有等经过情况。
(3)地点。出土地点,采集地点,发现地点,制作地点,生产地点,使用地点。
(4)时代。制作时间,使用时间,废弃时间,埋葬时间,出土时间,发现时间,采集时间。
(5)所属关系。和一定历史人物的所属关系,即在历史上为谁所用或所有。后来又为谁所藏,征集时的持有者和承继关系。
(6)用途。如何使用(使用法,操作法)。结构、功能。
(7)质地。外形特征,样式,纹饰,工艺特点,制作技术,尺寸,重量。
(8)保存情况。出土状况,发现状况,伴出遗物,征集时状况,完残,技术处理,保养处理,修复。
(9)征集者和征集时间。鉴定、化验、分析者和时间,摄影者和时间,测绘者和时间。
(10)评价。前人的评论、著录。
(11)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5. 简述博物馆的功能与实现方式。
(1)博物馆的功能
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不仅反映在陈列展览中,也反映在建筑、环境、服务等方面。
①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
收集和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基石,也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
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博物馆应当担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
③思想品德教育
博物馆应当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④科学研究
博物馆的实物资料,是人类信息的一种储存形式,包含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工艺美术等各种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的有价值的资料。
⑤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博物馆应当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作为自己的任务。
(2)实现方式
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步入这里,在娱乐中受教育,在休闲中长知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迎来了更多的观众,打造学习、休闲、娱乐、购物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