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三、判断题1. 界定市场与政府的作用范围和程度,实际上就是扩大政府的经济作用,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对 错
B
[解析] 一般而言,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是: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市场”和“小政府”应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合理的选择。
2. 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
对 错
A
[解析] 一般均衡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从理论上说,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才有可能存在着一个使所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都同时相等的价格体系,而只有借助于这套竞争的价格体系,经济的一般均衡才有可能实现。
3. 市场机制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同样是有调节作用的。
对 错
B
[解析] 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因此,它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才能起到完全的调节作用。由于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所以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
4. 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
对 错
B
[解析]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限,甚至无能为力。
5. 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对 错
B
[解析] 现实生活中,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种特征的公共物品并不多见,很多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公共物品可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而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6. 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
对 错
A
[解析] 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的做法存在一些弊端,如降低效率。因为政府通常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被国有化的企业常常缺乏降低成本和谋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
7. GDP缩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这一比值以经济体中全部的商品作为计算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对 错
A
[解析] 由于GDP缩减指数是以经济体中全部的商品作为计算基础的,因此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可以较准确地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8. 若一经济体从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多于该经济体向国外支付的要素收入,则GNI>CDP。
对 错
A
[解析] GNI=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一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
9.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最核心的指标。在GDP核算中,净出口应该计入当年的GDP总量。
对 错
A
[解析] 从支出角度看,GDP等于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即:GDP=∑最终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0. 如果一国实际GDP为11万亿元,而潜在GDP为12万亿元,也就是说GDP缺口为正值,说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在此情况下,通常会出现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
对 错
B
[解析] 如果实际GDP的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即存在失业,还可能出现通货紧缩,此即所谓“经济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