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三、判断题1. 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对 错
A
[解析] 会计信息的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在会计实务中,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对 错
A
[解析] 在会计实务中,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3.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而不是经济实质作为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
对 错
B
[解析]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4. 某企业资产总额200万元,负债总额80万元,本期各种收入80万元,各种费用45万元,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计算所有者权益为85万元。
对 错
A
[解析]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收入+费用=200-80-80+45=85(万元)。
5. 除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外,现代会计还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等其他职能。
对 错
A
[解析]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过程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可以有很多,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反映)经济活动、监督经济业务、控制经济过程、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6.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
对 错
B
[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的规范,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部分内容构成。
7.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我国的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一般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对 错
A
[解析]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综合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8. 会计主体只能是独立的法人,不能是非法人。
对 错
B
[解析]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人)。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因此,会计主体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9. 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会计主体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侧重于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对 错
B
[解析]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会计主体外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侧重于报告会计主体过去的信息;管理会计主要是向会计主体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侧重于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如要求企业提供未来信息、非货币信息、分部信息以及揭示经营过程的详细信息等。
10. 会计的目标之一在于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对 错
A
[解析] 企业会计的目标主要包括:①向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②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