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第Ⅱ卷
二、填空题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
2. 王安石的诗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两句诗描写的是西汉美女______的故事。
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成大事、成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重境界。他把宋人晏殊的《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认为是第一重境界。
4. “四书”是指《论语》《中庸》《______》《孟子》。
5. 中国三大佛教石窟分别是敦煌______、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6. 贺敬之的《回延安》中用到了陕北民歌“______”的艺术形式,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以及对“母亲”延安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7. 《我与地坛》是一篇哲思抒情散文,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______。
8. 曹禺的“生命三部曲”包含的作品有《雷雨》《______》《原野》。
9. 小说《流浪地球》的作者是______,他曾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文学大会颁发的雨果奖。
10. 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出自______的《飞鸟集》。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 同巷有王给谏者,相隔十余户,然素不相
能。(《聊斋志异·小翠》)
能:
2.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
戚戚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戚戚:
3. 如其礼乐,以
俟君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俟:
5.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赢:
6.
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传是楼记》)
间:
7. 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刺:
8.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
姑待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姑:
9.
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戊午上高宗封事》)
骤:
10. 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鄙:
四、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10分)1.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许行》)
做人有做人的道理,吃饱饭穿暖衣,住得舒适却没有受到教育,那么就跟禽兽差不多。
2. 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巫山·巫峡》)
像这样的石头很多,都是从崩塌的山崖上落下来的,致使湍急的江水更加汹涌。
3.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史记·鸿门宴》)
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驻军地,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临江仙·信州作
(宋)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了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请简要说明本词是如何化用这一名句的,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词人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将“水穷”“云起”提到前景位置。“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云起坐看时”较“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表现了词人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2. 简析“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的思想感情。
“青山无限好”与上片暗合,体现出词人沉浸于山林景色的同时也意识到此处非久留之地;“犹道不如归”有双重含义,一指词人希望早日远离谪居之地,身归故乡;二指词人有意远离仕宦之途,心归田园;这两句诗以乐景写衷情,流露出词人内心对宦海谪居的厌倦以及对故园的思归之情。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长街短梦
铁凝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
她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病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糨糊的嘎巴儿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神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地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她纫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身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是他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什么不愉快,她总会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神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在上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老路旧街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我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窗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怒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烂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束,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称为花的街了。
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机盎然。
(有删改)
3. 为什么老人说了“姑娘,你的眼神好,你帮我纫上这针”之后,同学放弃了自杀?
因为老人称她为“姑娘”,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同学从中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生活是有意义的,于是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4. 赏析文章画线的句子。
作者将人生比作长街,生活中的细节就是街上细小的风景,我们走在人生这条长街上,应该学会欣赏途中的风景,细细品味自己的人生历程;作者又将人生比作长街上的一个短梦,即使短暂,也应该活得充实,让人生之梦充盈多彩、生机盎然;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拥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积极态度。
5. 文章采取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试分析这一手法如何体现及其作用。
(1)文章前半部分,叙述了“我”的一位同学因为一位老人让她帮忙纫针而重拾生活信心、放弃自杀念头的往事。
(2)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展开议论,将生活比作“长街”“短梦”,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拥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积极态度。
(3)文章整体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先叙后议,以真实动人的故事为基础展开议论,以富有哲理的议论升华主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引人深思。
六、写作题(本大题共40分)1. 根据所给情境和要求,完成应用文写作。
近日,××大学书法协会组织全体会员于4月15日举办“画说校园”写生活动,请你代该协会秘书处拟一则通知。
要求:信息齐全,格式规范,结构完整,语言得体。
[范文] 关于举办“画说校园”写生活动的通知
××大学书法协会全体会员:
自然之美,千姿百态。在大自然中可接收天地精华,在书画艺术中可提升人文素养。为丰富大家的校园生活,校书法协会拟定于4月15日举办“画说校园”写生活动,望各位会员踊跃参加。
特此通知。
××大学书法协会秘书处(印章)
2023年4月12日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
材料二: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汉书·贾谊传》
材料三:创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隆其基也。——《旧唐书》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文] 树立忧患意识,常怀忧患之心
古人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早在先秦,我国就有了治国似“云端舞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比喻和“守业更比创业难”的经验总结。因此,大到国家和集体,小到家庭和个人,都应树立忧患意识,常怀忧患之心!
越是形势大好的时候,人们越容易迷失方向;越到事业的高峰,人们就越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忧患意识,可使我们防患于未然;可使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事业上克勤克俭、严于律己;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抗争命运。“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反之,则会愚不可及,一片大好河山枉费了心机。只有居安思危,反骄破满,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正确的方向。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太宗李世民正是虚心纳谏,常怀忧患之心,励精图治,才创造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百姓安乐的治理巅峰——贞观之治。同是大唐帝王的玄宗李隆基,前期锐意选取,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不仅结束多年混乱局面,更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后期却因缺乏忧患之心,“渐肆奢欲,怠于政事”,每日与杨贵妃饮酒作乐,使得奸臣当道,政治制度腐朽黑暗,以至于爆发“安史之乱”,动摇了唐朝基业。由此我们不难明白,忧患意识何等重要。
众所周知,骆驼能穿越沙漠,抵达绿洲。可我们平时只看到它们穿越沙漠那惊人的毅力,却不知道它们为此付出的准备和艰辛。它们常怀忧患之心,怕第二天就穿越沙漠,所以只吃干涩耐饥的干草而不吃鲜嫩解渴的青草。它们以干草为食,不贪图享乐,而是品味艰辛,不断增加自己承受坎坷、挫折和苦难的能力。
不断壮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常怀忧患之心,带领人民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不被淘汰,才能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前立于不败之地。
袁隆平还是一位乡村教师时便向世界权威挑战,忧患之心使他成了救饥救贫的当代“神农”;哥白尼作为一名普通研究员竟向着强大的封建学说发起挑战,忧患之心使他谱写了人类科学史上的新篇章。
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却终落得个“江郎才尽”;方仲永天资聪颖,五岁能作诗,声闻乡里,却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他们正是因为缺乏了忧患之心而失去了动力和方向。
雄鹰常怀忧患之心,不断练习,不断搏击,于是能永久地在万里长空自由翱翔。鸡鸭却因满足于主人的喂养而缺乏忧患意识,失去飞翔的信念和能力,最终无法实现拥抱蓝天的理想。
忧患意识意味着逆境中的未雨绸缪,顺境中的居安思危;忧患意识来自高瞻远瞩的目光,来自深谋远虑的学识;只有常怀忧患之心,才能在人生的大道上一路当先,一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