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2.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具有审美性、______、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3. 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中国民歌《______》的旋律。
4. ______是中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
5. 作曲家______的管弦乐《1812序曲》,音乐高潮出现了《______》的音调,象征着入侵的法军。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列举贺绿汀的音乐作品(至少写出5首)。
(1)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西湖春晓》《垦春泥》。
(2)器乐曲: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
(3)电影音乐:《天涯歌女》、《四季歌》(电影《马路天使》插曲)、《春天里》(电影《十字街头》插曲)、《秋水伊人》(电影《古塔奇案》插曲)。
2. 简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总目标的内容。
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丰富想象力,运用媒介、技术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形象思维创作情景生动、意蕴健康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3)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4)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8分)1. 写出以下两个基本力度术语的意大利文符号。
①强:______
②弱:______
2. 根据下列乐器分组找到相对应的乐器名称。
a.双响筒 b.钟琴
c.非洲鼓 d.碰钟
①有固定音高乐器______。
②无固定音高乐器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本课已有的教学目标,为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设计学唱环节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提升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用灵巧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春天举行音乐会》。
(3)围绕歌曲的节奏、节拍,针对歌曲欢快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律动训练。
(4)在演唱中表现音乐,学会相互合作。
[参考设计]
(1)教师钢琴弹奏下行音阶G—F—E—D—C,指导学生用“i”母音进行跳音发声练习,提醒学生注意腹部的膨胀感以及横膈膜的弹跳力。
(2)教师多媒体出示歌谱,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视唱歌谱,并圈画出八分休止符。
(3)教师出示含有八分休止符的旋律,先引导学生回顾四分休止符,然后讲解八分休止符,最后通过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
(4)教师范唱含有八分休止符的旋律,指导学生进行模唱学习:当演唱到八分休止符时,空出不唱,并保证休止符的时长。
(5)教师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教师弹琴伴奏,指导学生填词演唱歌曲。
(7)教师播放伴奏,学生用灵巧的声音,欢快活泼地完整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