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7. ①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征也开始初露端倪
②历史上的上海,处于传统江南文化的边缘地位
③来自各地的商帮,如浙江的宁波帮、绍兴帮,湖南的洞庭商帮,广东潮州帮,福建泉漳帮等活跃在上海
④从经济地理角度而言,上海距离素称“鱼米之乡”的苏杭尚有相当距离,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自然不占突出位置
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重边陲的上海,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
⑥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但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④②⑤⑥①③
- B.①⑤④③②⑥
- C.⑥③②④⑤①
- D.②④⑤⑥③①
A B C D
D
[解析] 分析可知,③句中的“来自各地的商帮……等活跃在上海”是对⑥句中“上海在明清时期已经成为江南重要的商业市镇之一”的具体说明,因此③应紧跟在⑥之后,排除A、B两项。⑥句中的“虽然在文化上处于边缘地位”,对应于⑤句中的“尚无法在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主流文化方面有什么建树”,因此⑥应紧跟在⑤后,排除C项。故本题答案为D。
23. ①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再生建筑学也逐步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技术科学
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众多城市已经完成改造,向现代生活方式过渡
③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装修,大幅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再生建筑”
④以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为发端,欧洲各主要城市先后开始漫长的建筑再生运动
⑤它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产业和城市的升级改造
⑥城市中传统的以居住为主的封闭社区和街区,开始让位于交流、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的空间需求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③⑤⑥④②①
- B.①③②④⑤⑥
- C.⑥①⑤③④②
- D.④③⑤⑥①②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寻头断尾原则,应该先找首句,整个文段是围绕“再生建筑”展开,必然首先要引出此概念,所以③作为首句最为恰当。因此答案为A。
31. ①他的《在季风中逆行——王文泸散文随笔集》尤以宏伟的高原风光和宁静的乡村景致为叙写对象,是他对生活再度体验的思想凝铸,也是他生命的精神积淀
②王文泸是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当代作家,青藏高原多元的地域文化影响了他散文创作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
③他以舒缓的话语和深厚的艺术素养,讲述他的亲身体验和他的生活,叙述着他对生活的理解、对高原的热爱。诚如弗洛姆所言:“没有爱,人类一天也不能生存。”
④一篇篇充满着生命真实与心灵悸动的文本,表现出作家对于生命、人生、天地大道的深刻哲思
⑤他用深沉而多情的目光打量着曾经给他无数生活体验的高原,因为这里承载着他的成长与记忆
⑥他以从容的笔调书写着生活中每一个令人回味的美的东西,表达着心中最美的高原意象
⑦他的散文总是能够在物与我双向的叙事中展示出灵动的生命,于现实中感悟精神的神圣与庄严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②①⑤③⑥④⑦
- B.④②①⑤③⑥⑦
- C.②⑦①④③⑤⑥
- D.④②⑥③⑤①⑦
A B C D
A
[解析] 文段主要介绍了作家王文泸及其散文的特点。②引出“王文泸”这一论述主体,比④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B、D。②指出“青藏高原多元的地域文化影响了他散文创作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①指出其散文随笔集以宏伟的高原风光和宁静的乡村景致为叙写对象,②①承接恰当。⑦脱离了②“青藏高原”的话题而总说王文泸的散文的特点,承接②之后不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