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2. 将下列打乱了次序的语句进行调整,使其还原为一篇精美的小小说。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①他直起腰,快步朝前走去
②五分硬币从他手指缝钻出,掉到地上
③后面传来低低的细语和响亮的、富有节奏的高跟鞋敲打路面的声音;恍惚间,他看到了那熟悉的,随风摆动的裙子
④他朝着校门外的瓜子摊儿走去,手伸进裤兜……
⑤只有那五分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
⑥他弯下腰,刚要将它拾起……
⑦高跟鞋的声响也渐渐远去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B.④②⑥③①⑦⑤
- C.②⑤①③⑦⑥④
- D.⑤⑥③④②⑦①
A B C D
B
[解析] 由①句的“他直起腰”,⑥句的“他弯下腰”可知,⑥应排在①之前,排除A、C。⑤句“只有那五分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言有尽而意无穷,明显应放在句尾引人回味,而不是放在开头引出故事,排除D。本题答案为B。
13. 将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得最连贯的一项是______。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 A.①③②⑤④
- B.④②①③⑤
- C.②⑤①③④
- D.①④⑤②③
A B C D
B
[解析] 根据话题的统一性原则和前后的承启性原则分析,④句中“就进入……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是具有总述性的句子,下文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②句是写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句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所以②句应排在前一层次,①③⑤句应排在后一层次。至于①③⑤句的内部排序,①句中“在南坡”与②句中“在北坡”相照应,自然应排在前;第③句中“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既紧扣①句中的“原始云杉林海”、“棵棵巨杉”,又引出下文“野生动物”和“森林鸟类”在其间的活动,所以应排在中间位置,剩下的⑤句应排在最后。综观上述分析,几个句子排列的先后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选B。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______”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