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5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8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下列作品中属于四言诗的是
A.《国殇》
B.《关山月》
C.《陌上桑》
D.《短歌行》
A
B
C
D
D
2. 《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
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
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
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
A
B
C
D
D
3. “赋”作为一种文体,形成于
A.战国时代
B.秦代
C.汉代
D.三国时代
A
B
C
D
C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大纲第三部分文体知识“诗、词、曲、赋”中的“赋”的知识掌握情况:赋是汉代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
4.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出自
A.《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B.《天净沙》(秋思)
C.《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声声慢》(寻寻觅觅)
A
B
C
D
B
[解题指导] 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A.屈原
B.曹操
C.李白
D.杜甫
A
B
C
D
A
6.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拟人
B.夸张 比喻
C.拟人 夸张
D.排比 比喻
A
B
C
D
A
[解题思路与技巧] 献愁供恨:是说远山引起人的愁恨。“献”和“供”,使无生命的山与人的感情相通,为拟人的修辞方法。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像妇女头上绾发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7. 小说《沉沦》的作者是
A.郁达夫
B.郭沫若
C.冰心
D.巴金
A
B
C
D
A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这是历届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中最常见、最简单直接的题目类型。郁达夫(1896—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社的代表作家,也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1921年10月,郁达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在大学语文考试大纲所涉及的篇目中,郭沫若作有《炉中煤》,冰心作有《往事》,巴金作有《爱尔克的灯光》。
8. 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冯谖客孟尝君》
B.《郑伯克段于鄢》
C.《陈情表》
D.《谏逐客书》
A
B
C
D
B
[解题指导] 《郑伯克段于鄢》:“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本文记叙了春秋初年,郑国公族内部为争夺君位而进行斗争的故事,作者在讽刺双方的同时,意在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文中讲郑庄公弟弟共叔段一步一步与其争权,庄公引而不发,等其谋反之事迹昭彰时才动手,所以才有这样的话。
9. 现代倡导诗要格律化,做到“三美”的诗人是
A.胡适
B.闻一多
C.徐志摩
D.艾青
A
B
C
D
B
10. 孔子认为他所生活的时代是
A.大同时代
B.三代之英的时代
C.小康时代
D.礼崩乐坏的时代
A
B
C
D
D
11. 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是
A.《山居秋暝》
B.《行路难》
C.《杜陵叟》
D.《饮酒》
A
B
C
D
C
12. 《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A.韩愈
B.柳宗元
C.王安石
D.欧阳修
A
B
C
D
A
13. 下列句子里,“以”字当“用”解释的是
A.匈奴日
以
合战
B.汉
以
马邑城诱单于
C.不击刁斗
以
自卫
D.士
以
此爱乐为用
A
B
C
D
B
14. 杜甫《蜀相》“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前一句是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三顾频烦天下计
C.拔剑四顾心茫然
D.出师未捷身先死
A
B
C
D
D
[解题指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慨叹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这一悲剧引起了后来无数英雄的共鸣,其中也包含杜甫本人在内。诗人在国家动荡之际,离开朝廷,失去了有所作为的机会,与诸葛亮有同样的心境。这两句对诸葛亮悲剧的感叹,极富概括力。
15. 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被誉为
A.冰心体
B.新文艺腔
C.白话文西化
D.工艺美文
A
B
C
D
A
16. 《风波》的中心线索是
A.皇帝坐了龙庭
B.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
C.辫子事件
D.七斤的飞黄腾达
A
B
C
D
C
17. 《我爱这土地》中诗人着力刻画的一个象征形象是
A.土地
B.暴风雨
C.鸟
D.温柔的黎明
A
B
C
D
C
18. 《雅舍小品》的作者是
A.朱自清
B.茅盾
C.郁达夫
D.梁实秋
A
B
C
D
D
19. 《我爱这土地》一诗创作于20世纪
A.30年代
B.2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A
B
C
D
A
20. 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
A.五帝时代
B.“三代之英”的时代
C.夏、商、周三代
D.春秋战国时代
A
B
C
D
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呜呼!盛衰之
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1. 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下文。
2.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宗明义,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一个王朝的兴衰,重在人为。
3.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理:
原:
理:道理。
原:推究本源。
阅读李白《赠汪伦》,回答下列问题。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什么是“踏歌声”?
歌唱时用脚踏地,以示节拍,此谓踏歌。踏歌声,就是用脚踏地打拍子的声音。
5. 三、四两句之间是否存在比较关系?
是存在一种比较关系,深深的桃花潭水,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广。
6. 这是不是格律诗?
是七言绝句。
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固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日:“官人幸
顾
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
7.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顾:
顾:照顾,看得起。
8. 这段选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
9. 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细节描写。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了,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音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
1.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是什么?
用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
2. 这段话显示了赵七爷什么心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这段话主要表现了赵七爷幸灾乐祸和伺机报复的心理,刻画了赵七爷阴险凶狠的性格。
3. 在听赵七爷的一番话前后,七斤嫂心理有何变化?
作为没有多少见识的普通农家妇女,七斤嫂最初并未意识到丈夫没有辫子的严重性,她抱着侥幸的心理来看待时事。遭到赵七爷一番威吓后,她产生了恐惧和胆怯的心理。她的自言自语恰恰表现了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心理状态。当听到“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陷入了绝望境地。
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 “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4. 七斤嫂为什么看到赵七爷“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就能得出“皇帝不坐龙庭”的结论?这说明赵七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皇帝坐龙庭时,赵七爷曾放下辫子,穿起长衫,如今却盘起辫子,脱下长衫,这便意味着形势对他不利,故而七斤嫂便能得出“皇帝不坐龙庭”的结论。
这说明赵七爷是封建复辟势力的代表人物。
5. 六斤“新近裹脚”、“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这属于什么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细节描写。
它说明封建传统还在禁锢着年轻的一代。
6. 请说明结尾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个结尾告诉我们,中国农村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不改变,封建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的辫子风波还会继续上演,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答“深化了主题”也可给分)。
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杆,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7. 沙子龙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说明了什么?
六十四枪是沙子龙“断魂枪”多套枪术之一。
8. 沙子龙为什么不肯传授他的好枪法?
因为他因循守旧,是时代的落伍者。
9. 沙子龙拄着枪,望群星,想起了什么?
他想起了他当年威镇西北的业迹。
四、作文
1. 假如你即将毕业,这时有一家和你专业对口的单位来你学校招聘,请你写一封规范的求职信来推荐自己。字数不少于200字。
略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文言文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三、现代文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四、作文
1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