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定资料1-4中,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表现在诸多方面,请对此加以归纳概括。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00字。
1.执法全程记录。规范音像记录,充分运用执法记录仪;执法动态留痕,开发智慧执法系统;文书静态留痕,开发法律数据库系统。
2.保证用语规范。心态平和、语言文明、逻辑性强、有章可循、不失礼法、以理服人。
3.提升队伍形象。保证着装得体并便于工作,出台着装规定,加强规范着装宣传、培训,减轻装备负担,打造良好警容、警貌、警风。
4.熟知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法律,随身携带执法手册,解释政策谨慎严肃,执法过程专业、程序规范。
2. 假如你是“给定资料5”中王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将对辖区内违建户进行一次“以案释法”宣讲,请拟写一份宣讲提纲。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内容完整,条理清楚,篇幅350字左右。
拆除违章建筑 共建美好家园
近日,对于玉兰小区违建鸽棚存在污染环境和空气等问题,群众意见较大。因此,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对其进行了拆除,确保了环境整洁卫生,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对于违章建筑拆除工作,我们会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依法执法。依照法律规定,明确工作重点,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全面宣传,开展执法行动,杜绝疾病传播隐患。二、为民执法。主动上门,耐心沟通,宣讲政策;法理兼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科学执法。了解情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制定方案,采取多项措施,消除群众顾虑。四、创新执法。借助高新技术,监测辖区情况,定位违章建筑,明确工作任务。
希望各位居民主动配合,与我们一起完成违章建筑拆除工作,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3. “给定资料6”中S市对行人道路交通违法的执法方式,经历了“累进式执法”到“现场直接处罚”的变化,请对这一变化进行评析。
要求:观点正确,层次清晰,分析透彻,篇幅300字左右。
“累进式执法”是指针对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行人,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根据其违法次数,分别给予教育、警告、行政处罚等惩处方式。而“现场直接处罚”指的是针对交通违法行为,依据现行交通法律法规进行直接处罚。这在执法方式上体现了严格执法的转变,值得点赞。
“累进式执法”一定程度上能够让群众信服,但是这种惩处方式,由于群众多方面的差异,以及遵守交通法的程度不同,难以真正提高群众守法的自觉性,导致法律威严的缺失以及交通事故的频发。而通过“现场直接处罚”警示违法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行人安全,提升城市交通安全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因此,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进行信号灯动态调整,最大限度保障车流、人流顺畅;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市民监督反馈交通问题,及时进行评估和优化。
4. 请在深刻领会“给定资料8”中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你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认识,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
(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篇幅1000字左右。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指的是领导干部自身行为端正,做出表率,那么群众也会跟着效仿;如果领导干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么失去的不仅是自身的公信力,也不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因此,执法者应从自身做起,增强法治意识,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做到秉公执法,方能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执法者要带头“尊法”,应心有信仰,敬畏法律,尊崇依法治国。具体而言,执法者心中要有对法律的尊重之心、敬畏之心,要坚持法律是国之重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权由法定,拒绝亲友托关系、朋友找门路的行为,坚守原则、坚守底线、拒绝诱惑。除了要将这些法治理念内化于心,还要将其外化于“形”,譬如警察注重警容、警貌、警风,这是对外在的要求,是内在精气神的体现,更是内心信仰法治、尊重法律的体现。
执法者要带头“学法”,应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提高法治素养。在平时,执法者应向模范学习,多翻阅案件资料,多做法律的功课,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在闲暇时,执法者应多参加培训,提高自身能力,熟知各项业务,能够在面对群众的询问、解释政策时多一些底气。所以,执法者要学习“有字之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自身的本领,更加专业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执法者要带头“守法”,应遵纪守法,服从法律,捍卫法治。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执法者不注重自身言行,执法流程不规范,譬如随意进入现场、不出示证件,勘查取证具有随意性,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吸烟、喝酒、背手或将手插入衣裤口袋等情况……对此,执法部门应利用科技,配备执法记录仪这一“紧箍咒”,做到执法动态留痕,让执法人员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执法者要带头“用法”,应做到厉行法治,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执法者不仅要用法治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利用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守法,从而解决违法问题。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教科书式执法”,无论是能够讲法规字字规范、讲道理句句在理,“怼”得司机认可处罚结果的网红交警,还是讲法讲理,细致沟通,以案释法,争取违建户主动配合,圆满完成拆违工作的执法办,他们都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化解矛盾纠纷,化解民忧、民困,值得学习、效仿。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对于执法水平的提升,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我们固然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唯有踏踏实实,从自身做起,并身体力行,影响百姓,才能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才能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