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1. 试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由此可见,一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在于该国从外国获得的收入与外国从该国获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这个差额叫作“国外要素净收入”,美国将其叫作“世界其他地方”,英国将其叫作“国外财产净收入”。这样,上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消费之后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了总投资,而国民生产净值只包括净投资,二者间,的差额就是资本消费,也就是固定资本折旧。
从理论上讲,用国民生产净值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绩应更能确切地说明问题,但是由于折旧的数字较难估计,因此,一般采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现在,我们把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三者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间接工商税+工商业转移支付+统计误差)+(津贴-政府企业盈余)=国民收入。
如粟我们把国民生产净值下面的加减项予以简化,略去那几项数额很小、无关紧要的项目,并把国民收入放在等号的前面,那么国民收入可以大致倒算出来,如下面的公式: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间接税+津贴
或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津贴
2. 试述工业生产总指数对经济行情研究的作用。
在众多的反映经济周期变化的指标中,应当以工业生产总指数作为主要指标,其作用主要有:
(1)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应以工业生产总指数所表现的上升或下降的基本趋势为主要标志。高涨阶段的后期,工业生产总指数出现了下降趋势,表示经济周期由高涨阶段转入危机阶段。危机发展到一定时期,工业生产基本上停止下降,或只有微弱而不稳定的回升,表示周期已由危机转入萧条阶段。工业生产的回升比较稳定而有力,表示周期已由萧条进入复苏阶段。当工业生产明显地、稳定地超过危机前的最高水平时,表示周期已由复苏进入新的高涨阶段。
(2)把工业生产总指数作为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还应当以工业生产总指数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来衡量经济危机或衰退的深度及经济高涨的强度。
(3)工业生产总指数还可用来计算经济危机或衰退持续的时间。我们可以用工业生产月份指数连续下降的月数表示经济危机或衰退持续的时间,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也可用来分析不同国家总体经济活动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经济受影响的程度就越大。
六、计算题1. 2003年美国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0040亿美元,该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消价指数为105.998(2000年=100)。试求2003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消价指数×100
=110040÷105.998×100
=10381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