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478
A1型题
1. 阻塞性肺气肿的肺功能检查最有价值的是
A.潮气量
B.肺活量
C.流量-容积(V-V)曲线测定
D.残气量(RV)及残气量/肺总量(RV/TLC)百分比测定
E.最大通气量
A
B
C
D
E
D
2.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
A.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外周正常
B.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结构全部扩大
C.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扩大
D.肺泡囊扩大伴肺泡破裂
E.呼吸性细支气管破坏,肺泡孔破裂增大
A
B
C
D
E
A
3. 下列不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的是
A.慢性咳嗽
B.胸痛
C.咳痰
D.气急
E.发热
A
B
C
D
E
B
4. 我国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高血压脑病、脑卒中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夹层动脉瘤
D.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
E.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A
B
C
D
E
A
5.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中,最主要的是
A.盐摄量过多
B.精神过于紧张
C.肾脏有病变
D.钙离子代谢紊乱
E.是一种多因疾病
A
B
C
D
E
E
6. 下列各项检测结果中,对确诊原发性肝癌价值最大的是
A.AFP增高伴肝血管造影异常
B.γ-GT、ALT均增高
C.ALT增高伴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占位病变
D.B超示低密度区
E.CEA、AKP均增高
A
B
C
D
E
A
7. 心功能不全开始发生时,最早进行代偿的途径是
A.心脏扩大
B.钠、水潴留,有效血容量增加
C.心肌肥厚
D.交感神经兴奋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A
B
C
D
E
D
8. 明确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及病因的最有效方法为
A.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B.胃十二指肠造影
C.CT
D.胃十二指肠镜
E.下胃管抽吸胃液
A
B
C
D
E
D
9. 急诊胃镜最适宜的检查时间为
A.出血6小时之内
B.出血12小时之内
C.出血24~48小时之内
D.出血3~4天之内
E.出血停止后
A
B
C
D
E
C
10. 急性糜烂性胃炎(包括应激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最主要治疗方法是
A.应用增加血液凝固性药物
B.将胃内容物pH提高到5以上
C.降低胃壁温度,以减少血流量
D.应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E.应用垂体后叶加压素静脉滴注
A
B
C
D
E
B
11. 急性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理变化是
A.毛细胆管淤胆
B.肝细胞灶性坏死
C.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D.肝小叶及汇管区单核细胞浸润
E.肝细胞广泛性坏死
A
B
C
D
E
E
12. 起病已2周的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最有关系的是
A.ALT活性
B.SGOT活性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程度
D.肝大程度
E.血胆红素定量
A
B
C
D
E
C
13. 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的是
A.表面抗体
B.核心抗体
C.DNA抗体
D.DNA聚合酶抗体
E.e抗体
A
B
C
D
E
A
14. 慢性肝炎的确诊依据是
A.病程超过半年
B.肝功能异常
C.球蛋白明显增高
D.肝活检可见肝组织碎屑性坏死
E.免疫学检查
A
B
C
D
E
D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型肝炎无慢性病毒携带者
B.慢性肝炎轻度多数进展为肝硬化
C.原发性肝癌与戊型肝炎感染有关
D.丙型肝炎不会发展为肝硬化
E.慢性肝炎重度均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
A
B
C
D
E
A
16. 肝硬化贫血的原因下列少见的是
A.胃肠道失血
B.肠道吸收功能减低
C.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D.脾功能亢进
E.营养不良
A
B
C
D
E
C
17. 对“外源化学物”毒理学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B.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C.不具有生物活性
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E.在一定剂量下具有损害作用
A
B
C
D
E
C
[解析] 外源化学物是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所谓外来化合物指由外界摄入、非机体内源性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又称外源性活性物质,它不是机体的组成成分,不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素。
18. 毒物毒性大小的决定因素为
A.剂量
B.接触途径
C.接触频率
D.暴露时间
E.接触速率
A
B
C
D
E
A
19. 卫生毒理学中较为常见的剂量-反应曲线为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正态曲线型
D.对数曲线
E.“S”状曲线
A
B
C
D
E
E
20. LD
50
的概念是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在一个实验组中使50只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E.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实验组的剂量
A
B
C
D
E
D
21. 外源化学物经简单扩散通过生物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
B.脂溶性大的外源化学物易于通过生物膜
C.不需载体
D.不需能量
E.处于解离状态的外源化学物易于通过生物膜
A
B
C
D
E
E
[解析] 大多数化学物通过简单扩散而透过生物膜。非解离状态、极性小、脂溶性大的化学物易通过简单扩散而通过生物膜,扩散速率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各选项中只有E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22. 某个器官对化学毒物存在选择毒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除外
A.该器官为毒物吸收和/或排泄器官
B.该器官的血液供应特点或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
C.该器官代谢毒物的能力和活化/解毒系统平衡,存在特殊的酶活生化途径
D.与化学毒物的剂量有关
E.存在与毒物结合的特殊的生物大分子
A
B
C
D
E
D
23. 下列能够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引起变构而抑制混合功能氧化酶(MFO)活性的物质是
A.氯乙烯
B.CO
C.四氯化碳
D.SKF-525A
E.乙醇
A
B
C
D
E
B
[解析] 本题为知识扩展型题,考核毒物代谢酶诱导和抑制的相关知识。CO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后引起变构,阻碍酶与氧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24. 进行一般毒性评价和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A.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形式
B.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C.确定受试物的致癌作用及致畸作用
D.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E.确定损害是否具有可逆性
A
B
C
D
E
C
25. 关于“急性毒性”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是指机体瞬间内接触外源化学物在短期内所引起的毒效应
B.指机体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在短期内所引起的毒效应
C.是指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D.是指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E.毒效应观察一般不包括病理检查
A
B
C
D
E
B
26. 有关基因突变的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B.通过生长发育、生化、形态等表型改变判断
C.通过蛋白组学芯片检测
D.通过微核试验检测
E.通过彗星试验检测
A
B
C
D
E
B
[解析] 化学致突变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及染色体数目改变3类。它们本质是相同的,其区别在于受损程度。通常以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0.2μm来区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的,需通过生长发育、生化、形态等表型改变来判断,而染色体畸变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7. 下列致突变类型中属于基因组突变的是
A.倒位
B.三倍体
C.易位
D.环状染色体
E.缺失
A
B
C
D
E
B
28. 体细胞突变可能的后果不包括
A.致癌
B.致畸
C.衰老
D.遗传性疾病
E.动脉粥样硬化
A
B
C
D
E
D
[解析] 突变的后果,取决于化学毒物所作用的靶细胞,是生殖细胞还是体细胞,如果是体细胞,仅能在直接接触该物质的个体身上表现出来,而不可能遗传到下一代,后果包括肿瘤、衰老、动脉粥样硬化及致畸;如是生殖细胞,其影响才有可能遗传到下一代,后果包括显性致死、遗传性疾病、增加遗传负荷、生殖毒性等。
29. 微核试验的遗传学终点为
A.DNA完整性改变
B.DNA交换或重排
C.DNA碱基序列改变
D.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或染色体分离改变
E.细胞分裂异常
A
B
C
D
E
D
30. 常用的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不包括
A.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
B.小鼠皮肤细胞转化试验
C.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试验
D.大鼠肝转变灶试验
E.小鼠皮肤肿瘤诱发试验
A
B
C
D
E
B
31. 可免做皮肤刺激试验的物质是
A.pH=1的物质
B.pH=3的物质
C.pH=5的物质
D.pH=8的物质
E.pH=9的物质
A
B
C
D
E
A
32. 眼刺激试验的观察终点是
A.眼刺激和眼腐蚀
B.眼睑水肿和眼球突出
C.晶状体浑浊和角膜损伤
D.倒睫和视网膜损伤
E.角膜穿孔和球结膜炎症
A
B
C
D
E
A
33. 下列关于发育毒性主要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育生物体死亡是发育毒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B.生长改变主要指生长迟缓
C.结构异常指胎儿形态结构异常
D.功能缺陷包括生化、免疫等功能的异常
E.功能缺陷往往在出生前就能被诊断
A
B
C
D
E
E
[解析] 功能缺陷包括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异常,往往在出生后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被诊断。
34. 在发育毒性试验中,反映母体毒性的常用指标是
A.母体患病率和死亡率
B.母体增重减缓和患病率
C.母体行动迟缓和体重下降
D.母体体重下降和患病率
E.母体增重减缓和死亡率
A
B
C
D
E
E
35. 进行危害识别的主要方法是
A.均值法
B.排除法
C.累积法
D.证据权重法
E.指数法
A
B
C
D
E
D
36.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不包括
A.探讨在亚慢性染毒条件下受试物的毒作用性质
B.探讨在亚慢性染毒条件下受试物的半数致死剂量
C.探讨在亚慢性染毒条件下受试物的靶器官
D.研究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
E.为慢性毒性试验筛选适宜观察指标
A
B
C
D
E
B
37. 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A
B
C
D
E
C
38. 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A.儿童
B.妇女
C.老年人
D.孕妇
E.高危人群
A
B
C
D
E
E
39. 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A
B
C
D
E
B
40. 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A
B
C
D
E
C
41. 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大气圈的
A.平流层
B.同温层
C.臭氧层
D.对流层
E.中间层
A
B
C
D
E
D
42. 下列属于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的是
A.SO
2
B.H
2
S
C.CO
2
D.O
3
E.NO
A
B
C
D
E
D
[解析] 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一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于汽车废气中氮氧化物(NO
x
)和碳氢化物(HCs)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其成分包括O
3
、过氧酰基硝酸酯和醛类等。因此,O
3
是二次污染物,而该题的其他物质是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43. 形成煤烟型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A.悬浮颗粒物和NO
x
B.汽车废气和SO
x
C.颗粒物和PANs
D.颗粒物和SO
x
E.颗粒物和O
3
A
B
C
D
E
D
44. 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间接危害的是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破坏
D.形成大气棕色云团
E.降低机体免疫力
A
B
C
D
E
E
[解析] 大气污染的间接危害包括温室效应、酸雨、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以及形成大气棕色云团,降低机体免疫力属于大气污染对人体的直接危害。
45. -般来说,有害气体的着陆点距烟囱的距离是有效排出高度的
A.3~5倍
B.6~8倍
C.9~10倍
D.10~20倍
E.30~40倍
A
B
C
D
E
D
46. 细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
A.≤100μm
B.≤10μm
C.≤5μm
D.≤2.5μm
E.≤0.1μm
A
B
C
D
E
D
47.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
A.SO
2
B.NO
X
C.O
3
D.CO
E.PAH
A
B
C
D
E
C
48. 某河流受到污染,专家欲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可选用的指标是
A.浑浊度
B.硬度
C.总固体
D.溶解氧
E.氯化物
A
B
C
D
E
A
[解析] 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好坏需要用到水质评价的物理性指标,故本题选择浑浊度,其他选项均为评价水质的化学性指标。
49. 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最易引起
A.介水传染病
B.急性中毒
C.慢性中毒
D.公害病
E.恶性肿瘤
A
B
C
D
E
A
50. 近海水体富营养化表现为
A.水华
B.赤潮
C.水质发黑
D.形成岸边污染带
E.水生生物大量繁殖
A
B
C
D
E
B
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