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10. ①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出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⑥⑤③②④①
- B.⑥②④①⑤③
- C.⑤③②④⑥①
- D.⑤②③④①⑥
A B C D
C
[解析] 指示代词“这”引导的句子,一般不能作为文段的首句,排除A、B两项。⑤句陈述的是北大西洋暖流,②句陈述的是积冰、苔藓和驯鹿等,前后不连贯,排除D项。所以选择C项。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在希伯来语中,死海又被称为“盐海”,它位于西亚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是一个内陆盐湖。死海的湖面海拔在海平面以下,为423米,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湖泊,湖畔的陆地则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表,死海也因此被人们称作“世界的肚脐”。从地质上来看,死海位于东非大裂谷北部延伸区域,地壳在这里下陷形成了约旦裂谷,约旦河从北往南注入死海。关于死海低海拔的成因,学界有两种假说:较老的一种假说认为,死海位于裂谷带,是红海裂谷或东非大裂谷的延伸部分: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假说则认为,死海盆地是死海断层在这里形成的地壳下沉塌陷。
大约300万年前,现在的约旦河谷、死海和阿拉伯早河谷一带被地中海泛滥的洪水反复淹没,海水侵蚀出了一条狭长而弯曲的连接内陆和海洋的凹地,就是现在的耶斯列山谷。随着气候变化,洪水在山谷里来来去去,不仅占据了死海裂谷,还在谷底沉淀了3000米厚的盐层。大约200万年前,位于裂谷和地中海之间的陆地上升,隔断了地中海与内陆的联系,海水不再进入内陆,内陆存留的海水便形成了一个湖泊,这就是阿莫拉湖,是一个盐度不高的大湖,范围从今天死海以北100千米延伸至以南80千米。随着气候变得越来越干旱,阿莫拉湖湖水不断蒸发,盐度不断升高,最后萎缩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死海。
如今,死海的东面是约旦高地,西面是犹太山地,这里地处沙漠,长年阳光充足,气候异常干热,夏季平均气温为32~39℃,冬季平均气温也能达到21~23℃。这里降雨非常稀少,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为100毫米,南部仅为50毫米。所以。尽管死海没有出口,每年却能蒸发掉1400毫米湖水,死海最主要的水源——约旦河注入的水量几乎都被蒸发掉了,剩下的湖水盐度越来越高。
在1978年以前,由于水体温度、密度和盐度的不同,死海大体可以分为上下两个水层:从湖面到约35米深处是上水层,水体温度随着季节更替在19~37℃之间变化,盐度低于300‰,富含硫酸盐与碳酸氢盐;35米之下为下水层,常年保持着22℃的水温,盐度332‰,富含硫化物、镁、钾、氯、溴等矿物质。在靠近湖底的地方,由于氯化钠已经完全饱和,不能溶解的盐分析出,沉淀到湖底。
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约旦河沿岸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灌溉,导致注入死海的水量不断下降。到1975年,死海上层水体的盐度超过下层。到1978年,死海上下两层水体开始发生混合,这是千百年来死海水体第一次变得盐度上下均匀,约为337‰,为一般海水的8.6倍,成为世界上盐度第二大的水域。在这片又浓又成的水域,含氧量极低,任何水生植物和鱼虾都不能存活,鸟类等动物也不来这里喝水,【 】在湖畔也极少有植被生长。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死海将是死一般的寂静。23. ①它最终能冲破重重体制机制阻碍合法化,并迅速上规模,也是因为它获得了广大百姓的由衷喜爱和强力支持
②不可否认,网络约车是利用“互联网+”优化交通运输资源、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了不起的创新
③一旦这些商业平台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对消费者不买账了,抛却谦恭姿态,漠视消费需求,总是一副“拿钱说话”的优越感
④“互联网+”型服务商安身立命的基石是万千“草根”的拥护
⑤虽然眼下日子舒坦,但长远看,“钱程”堪忧
⑥然而,“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⑥④③⑤
- B.④①②⑥⑤③
- C.②①③⑥④⑤
- D.④②①⑥⑤③
A B C D
A
[解析] 四个选项分别以③、⑤结尾,分析可知,③以“一旦”开头,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文应有假设的结果与其对应才语意完整,故③不应置于尾句,排除B、D。③的“这些商业平台”指的应是④中的“‘互联网+’型服务商”,故④③应紧密相连,排除C。故本题选A。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问题。
鲸鱼不同于其他鱼类,是温血动物,从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到酷热的赤道都可以看到鲸鱼的踪迹,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鲸鱼的体温均保持在36℃左右,常在极圈活动的鲸鱼会具有局部异温功能。
像鲸鱼、海豹和海豚这些大部分时间或一直都待在海里的哺乳动物,用特殊的高级脂肪“外衣”保持自己的体温。但对于那些必须通过潜水进行捕食的动物来说,光有皮毛保护是不够的,因为厚重毛发里的空气会被极强的水压挤出来,皮毛的保温功能会大大降低。而北冰洋和南极周围的海洋深水水温可以降至零下40度,没有其他的保暖措施显然不行。
鲸鱼和其他温血动物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活动环境是在较低温的水中,水有相当大的比热及传热能力,因此温度变化很快,鲸鱼无法以聚集、筑巢等方式维持体温,于是演化出超厚的皮下脂肪。过去曾记录到鲸鱼脂肪厚达50公分。
鲸脂是一层包裹整个身体的厚重脂肪“外衣”,重量可以达到体重的一半!这层脂肪含有细细的血管组织,除帮助保持体温,还为很多需要长途跋涉进行繁殖和觅食的海洋动物提供了重要能量储备。除此之外,这层脂肪还可以帮助快速游动的动物将身体塑造成流线型,减少在水中游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同时提高速度。动物栖身的海水温度越冷,其自身的脂肪也就越厚。鲸脂是通过吸食母体乳液获得的。举例来说,一只灰鲸幼仔每天要喝掉30加仑乳液,这些乳液的功能相当于人造黄油。但这么厚的皮下脂肪还是不能完全阻挡体温外流,因此鲸鱼还需要摄取大量食物,维持身体体温所需能量。
鲸鱼的前鳍、尾鳍、背鳍并无鲸脂的分布,当鲸鱼潜到阳光照射不到的深海,或是南、北极时,鲸鱼的鱼鳍难道不会冻到无法活动吗?对此,鲸鱼鳍上的动脉分为无数平行的小动脉,每条小动脉周围又被许多纵行的静脉血管包围,形成一个个血管柬,利用动脉与静脉的紧密接触减少热能的散失,这点和企鹅脚不怕冷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特别的系统,主要控制鲸鳍末端有可能散失的热,继而保持体温,但当鲸鱼因为活动,所产生的体热增加时,这个机制就会自行关闭,动脉血将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温度到达鳍肢,并把过多的热量散发出去,中途就不再把一部分热量传递给静脉。
此外,鲸鱼还会透过血管的收缩,有效维持体温,当鲸鱼潜进深海中时,周围温度低,鲸鱼体表的血管会收缩,将血液集中送往脑部、心脏、肝、肾等内脏器官,从而维持内部体温;相反的,当水温上升时,体表的血管便会扩张,加速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