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三、判断题1. 在整个统计法律制度中,统计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统计法律,高于地方性统计法规和统计行政规章。
对 错
A
[解析] 根据法律规范效力的不同,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统计地方性法规、统计规章和统计规范性文件。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统计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仅次于统计法律,但高于统计地方性法规、统计规章和统计规范性文件。
2.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相互衔接,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不得与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重复。
对 错
A
[解析] 根据组织统计调查的机构不同,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3. 根据《统计法》第三条的规定,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建立起了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两部分组成的统计组织体系。
对 错
B
[解析] 依据统计法律法规规定,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由国家统计局及其直属调查队、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三部分组成的统计组织体系。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财务资料、财政资料及其他资料。
对 错
B
[解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财务资料、财政资料及其他资料。
5. 人口与就业情况统计属于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
对 错
B
[解析] 人口与就业情况统计属于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6. 自然过程可作为生产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该活动必须在机构单位的推动、控制和管理下进行,并且该机构单位对所生产的货物享有所有权。
对 错
A
[解析] 自然过程是否可作为生产活动取决于所发生的环境。将某个活动视为生产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该活动必须在机构单位的推动、控制和管理下进行,并且该机构单位对所生产的货物享有所有权。
7.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提供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对 错
B
[解析]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8. 家庭养殖等不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活动可划为私有经济。
对 错
A
[解析] 根据我国《土地法》的有关规定,土地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公民只有使用权。因此,《关于统计上经济成分的推算办法》中规定,农业生产单位的经济成分主要按其所使用土地的归属性质划分为国有或集体。但家庭养殖等不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业生产活动,则可划为私有经济。
9. 铺设高架公路、安装暖气设备应列为制造业活动,而不是建筑活动。
对 错
B
[解析] 建筑物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应视为制造,但在建筑预制品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桥梁、仓库设备、铁路与高架公路、升降机与电梯、管道设备、喷水设备、暖气设备、通风设备与空调设备,照明与安装电线等组装活动,以及建筑物的装置,均列为建筑活动。
10. 部位进度法是将所有分部分项工程投资额相加,得到建筑安装工程的全部投资额。
对 错
B
[解析] 部位进度法是将单位工程分成几个部位,先求得每个部位预算价格占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包括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的比重,然后根据实际完成的各部位的进度求得其占单位工程完成进度的百分比,再乘以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即得出该单位工程的投资完成额。将各单位工程投资完成额相加,可得出建筑安装工程的全部投资完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