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
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
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
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②C市为现状县城,拟作为未来城市的副中心,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定位为县级市,建设新型工业区,并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万kW)一座。
③B1、B2、B3为现状县城,拟作为重点发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工业型城市,并拟建设大型深水码头;B2定位商贸城市;B3拟建设为东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
④D1为重点旅游城镇,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点发展工业。
(3)交通规划:
①为把该市建设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拟在B1建设深水港码头。
②考虑到A市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定于市域西侧建设机场。
③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完善道路交通体系网,拟加快环形公路网建设,重点建设L1、L2、L3三条道路,其中L1为连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为连接甲、B1及C的滨海道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请指出:该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及产业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处,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1.C市及B1、B2、B3产业定位工业城市,与A市在区域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性质的定位不符;B3城市性质与乙市重叠。
2.C市电厂规模过大,且会对海洋动物保护区和红树林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
3.该市海域较浅不适合建设深水码头;建设深水码头及机场与甲市已有基础设施重复,造成浪费。
4.规划L1的北段穿越山脊,在工程上不合理;L2等级过高;A市与甲市、丙市联系不便;L3穿过红树林保护区及海域生物保护区,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简要修改意见:
1.将C市定位为依托A市及周边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滨海旅游业。
2.B1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B2定位为海陆联运和交通枢纽,田不设置重要产业职能。
3.L1北段应向东绕过山体;应以L2串联A市、甲、丙市即可,L3道路选线应沿海湾绕行。
4.取消新建机场及深水码头的计划,应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共享。
(二)1. 图为某市市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位于我国中部丘陵地区,为人口规模约70万的大城市,某河流将该市分为南北两个组团,其中南组团为城市中心区,北组团为城市新区,重点是教育科研产业。河流两岸有大片滨河绿地,河流中有一小岛(D),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试评析道路网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1.城市路网结构不清晰,北部组团城市干道路网密度过大;
2.D桥选址不合理,破坏风景名胜资源,建议另行选址;
3.南北组团桥梁布置不合理,东西部分布不均,支路跨河桥梁B可取消;
4.北组团沿河安排的东西向快速路影响城市南北联系,且对滨河景观带的环境造成破坏。建议在城市外围另行选线建设;
5.路网安排没有考虑与滨河绿地关系,应沿滨河绿地增设支路和步行道路系统,方便市民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与景观。
(三)1. 图示为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hm
2,项目位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
2,公建面积12万m
2。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东南侧建设有城市公园,北侧和西侧临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
1.用地情况:用地面积和边界。
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数量等。
3.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下一步需进行规划方案编制。
4.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规划条件。

补充规划设计条件:
1.补充建筑高度、绿地率要求;
2.补充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要求;
3.补充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相关规划建设要求;
4.补充项目在对东南侧城市公园和沿城市次干道街景的景观设计要求;
5.补充规划用地的交通出入口位置要求。
(四)1. 图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土地拍卖,购得一宗商住开发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总用地面积为4.5hm
2,规划条件为:建筑密度0.3,限高18m,北侧退道路30m,绿地大于30%,容积率2.0。
请对图示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存在问题。

1.建筑密度为0.35,不符合规划条件;
2.方案在用地北部设计了18层的高层住宅,不符合规划条件中关于建筑限高为18m的规定;
3.北侧退红线最小距离为5m,不符合规划条件;
4.绿地率为29%,不满足规划条件;
5.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出入口过近。
(五)1. 某城市位于丘陵地带,背山面水。图示桥一(A1)为现状桥梁,桥二(A2)为在建项目,城市政府已批准工业新区近期开发建设,并已批准修北路(L1)。
目前,政府为启动新区准备开发集中居住用地,打通有关道路。现有居住1(B1)、居住2(B2)、居住3(B3)三处选址方案,另有打通中路(L2)和南路(L3)的两方案,请从土地利用、地形条件、居住环境、建设条件等方面分析,确定居住用地和打通道路的最佳组合,并说明理由?

宜选用打通南路道路方案和居住3选址方案。理由如下:
1.打通中路需占用部分基本农田,相比较之下打通南路不存在这个问题;
2.居住2小区所在位置与现状城市之间被铁路分隔,且建立交通联系需穿越山体;居住1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且距离在建工业区较远;选用居住3对现状坡地稍加改造后有以下好处:
(1)利用地形结合住宅区附近的东湖,有利于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2)位于城市上风向,空气质量较好;
(3)东北侧山体自然将工业区和铁路对住区的影响隔离;
(4)与工业区联系较方便。
(六)1. 北方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如图所示,开发公司将其定位为高档住宅小区,户型面积为 120m
2、150m
2、170m
2三种类型,试评析其规划设计方案优缺点。
小区总体布局规整,组团划分合理;
2.小区住宅朝向、采光较为合理;
3.小区设置了集中绿地,并且每个组团都安排了宅间绿地,绿化系统组织较为合理。
缺点:1.小区住宅户型面积不符合国家有关户型比例的规定;
2.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场地不足,且幼儿园受到南侧高层住宅日照遮挡影响;
3.为小区服务的公共配套设施不足;
4.小区对外出口过多,不利于封闭管理;
5.小区南部的综合商业中心对北侧住宅形成采光遮挡。
(七)1. 某公司拟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一栋3万m
2的办公楼,并已取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公司在委托一家甲级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时,要求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增加了建筑面积4000m
2。该设计单位负责人曾多次向该公司催要规划部门的批准文件,但一直没有得到。在该公司的再三催促下,该设计单位完成了施工图设计。两午后工程竣工,在验收时被规划部门认定为违法建设。
试问:该项目为什么被认定为违法建设?请结合以上情况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1.建设单位未经批准,擅自调整规划条件,增加建筑面积,属于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设行为;
2.规划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建设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3.如可以保留违法建设部分,建设单位应当依法报请规划部门批准;
4.按照擅自变更的总平面图进行施工图设计,属于违法设计行为;
5.规划部门应当依法对设计单位进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