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017年真题-(6)
A1型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治疗久泻不止,不宜过用
A.健脾
B.补肾
C.升提
D.固涩
E.分利
A
B
C
D
E
E
[解析] 泄泻日久,耗伤正气,多属虚证,脾虚者宜健脾,肾虚者应补肾,中气下陷者应升提,久泻不止宜固涩,久泻不止不可分利太过,以免重伤阴液。
2. 治疗虚劳应主要补益的是
A.心、肾
B.心、肺
C.肺、肾
D.脾、肾
E.肝、肾
A
B
C
D
E
D
[解析] 虚劳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
3. 脾胃素虚,复为饮食所伤引起的呕吐常出现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实证
D.虚证
E.虚实夹杂
A
B
C
D
E
E
[解析] 素体脾胃虚弱,运化水谷失常,加上饮食不节,为饮食所伤引起的呕吐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兼夹。
4. 不寐实证,其病位多在
A.心、脾、肝、肾
B.心、肝、小肠
C.心、肝、大肠
D.心、脾、肝、胃
E.肝、胃、心
A
B
C
D
E
E
[解析] 不寐的虚证多因脾虚血亏、肾阴不足、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实证多因郁怒伤肝、宿食停滞胃肠、痰湿化热,上扰心神所致。故实证病位多在肝、胃、心。
5. 石瘿的病因病机是
A.肝郁胃热,夹痰上壅,气血凝滞,郁滞结喉
B.情志内伤,肝脾气逆,气血湿痰,凝滞结喉
C.肝肾不足,肾火郁结,夹痰上攻,凝滞结喉
D.脾肾阳虚,脾虚不运,津液留聚,凝结颈部
E.肺脾两亏,津液不布,留聚夹痰,凝结颈部
A
B
C
D
E
B
[解析] 石瘿是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湿痰内生,气滞则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
6. 下列各项,不属淋病特点的是
A.尿频尿急
B.尿道刺痛
C.尿道溢脓
D.排尿困难
E.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A
B
C
D
E
D
[解析] 临床上淋病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特征,严重时可并发包茎、尿道黏膜外翻,腹股沟淋巴结感染肿大。部分患者可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无排尿困难。
7. 气瘿的内治法是
A.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B.化痰软坚,开郁行瘀
C.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D.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E.疏肝健脾,化痰散结
A
B
C
D
E
C
[解析] 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失调达,脾失健运,水湿停留,聚而为痰,痰气互凝,结于颈靥,故颈粗瘿肿;气本无形,怒则气长,喜则气消,故肿胀呈弥漫性而边界不清,遂成本病,故首先疏肝然后消肿。
8. 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B.肝郁气滞,失于条达
C.痰湿内停,中焦受阻
D.重伤津液,胃阴不足
E.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A
B
C
D
E
E
[解析] 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常由胃虚、肝热和痰滞所致。
9. 治疗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应首选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桃红消瘀汤
D.白虎汤
E.解毒活血汤
A
B
C
D
E
E
[解析] 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用解毒活血汤加减或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外感证用荆防四物汤;血瘀证用生化汤加味;血虚证用八珍汤。
10. 邪入脏腑,病情严重者,小儿指纹的表现是
A.达于命关
B.显于风关
C.透关射甲
D.未超风关
E.达于气关
A
B
C
D
E
A
[解析] 中医学将食指分为三节,从连掌部第一节起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凡小儿指上脉纹透达第三节,表示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11. 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
A.知柏地黄丸
B.泻黄散
C.清热泻脾散
D.凉膈散
E.泻心导赤散
A
B
C
D
E
C
[解析] 治疗心脾积热证,宜清心泻脾,方选清热泻脾散加减。其余选项与本证不符。
12. 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法是
A.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B.健脾益气,佐以温中
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D.运脾化湿,消积开胃
E.补脾开胃,消食助运
A
B
C
D
E
A
[解析] 脾失健运证,患者厌食纳差,脾的运化失常,不能化生气血,脾胃相表里,进而纳化失常,需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13. 治疗肩臂挛痛,不遂,应首选
A.外关
B.合谷
C.曲池
D.肩髎
E.阳陵泉
A
B
C
D
E
D
[解析] 肩髎在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14. “以补为固”,补而兼疏的方剂是
A.牡蛎散
B.固冲汤
C.健脾丸
D.玉屏风散
E.真人养脏汤
A
B
C
D
E
D
[解析] 所谓“以补为固”,是指以补气为主,通过补气而达固摄气、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风散虽为止汗之方,却不用收敛止汗之药,而以黄芪、白术补气固表为治,是典型的“以补为固”,且更佐少许防风,使补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
15.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陈皮
B.枳壳
C.厚朴
D.大腹皮
E.炙甘草
A
B
C
D
E
B
[解析] 藿香正气散的药物组成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大枣。
16. 麻黄具有的功效是
A.解鱼蟹毒
B.平喘利水
C.祛风胜湿
D.行气宽中
E.温经通阳
A
B
C
D
E
B
[解析] 麻黄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7. 绛舌的临床意义是
A.阴虚
B.血虚
C.气虚
D.气血两虚
E.阴虚火旺
A
B
C
D
E
E
[解析] 绛舌在外感病中为温病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中为阴虚火旺。
18. 以小腹胀满疼痛,小便涩滞,淋沥不尽为特征的病证是
A.热淋
B.血淋
C.石淋
D.气淋
E.劳淋
A
B
C
D
E
D
[解析] 气淋以小腹胀满疼痛为特点。脾虚中气下陷多为气淋虚证;遇劳即发则为劳淋;热盛迫血妄行的是血淋;气郁化火伤阴少腹作胀,小便艰涩而痛的属气淋实证;湿热蕴结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久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
19. 皮肤作痒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风
B.湿
C.热
D.瘀血
E.虫
A
B
C
D
E
D
[解析] 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或由于血虚风燥,肤失濡养而成。瘀血一般致疼致肿,不会引起痒的症状。
20. 下列各项,不属于岩的病因病机的是
A.情志郁结
B.六淫之邪
C.脏腑失调
D.饮食不节
E.感受特殊之毒
A
B
C
D
E
E
[解析] 感受特殊之毒不属于岩的病因病机。
21. 《幼幼集成·泄泻证治》所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
A.脾、胃
B.肝、胆
C.心、小肠
D.肺、大肠
E.肾、膀胱
A
B
C
D
E
A
[解析]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22.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指的是
A.补阴扶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阴病治阳
A
B
C
D
E
E
[解析]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通过扶阳益火来消退阴盛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因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于虚寒证,此时不能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通过补阳治疗,《内经》称这种治疗方法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指的是通过滋阴壮水之法来抑制阳亢火盛,用治虚热证,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中求阳”和“阳中求阴”是指利用阴阳互根的原理来治疗阴阳的虚证。
23. 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四证的共同临床表现是
A.头晕目眩
B.心悸不安
C.胸闷心痛
D.健忘神疲
E.心烦不寐
A
B
C
D
E
B
[解析] 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四证均属于心病,而心病的共有症状为心悸不安。头晕目眩是血虚的特异表现,心烦不寐是心阴虚的特征表现,健忘神疲是心血虚的表现,胸闷心痛是心阳虚的症状。
24. 具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功效的药物是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姜黄
E.郁金
A
B
C
D
E
E
[解析] 郁金的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25. 组成药物中不含有甘草的方剂是
A.蒿芩清胆汤
B.小蓟饮子
C.猪苓汤
D.桂苓甘露散
E.八正散
A
B
C
D
E
C
[解析] 蒿芩清胆汤: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或用滑石、甘草、青黛)。小蓟饮子:生地黄、小蓟根、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桂苓甘露散:茯苓、甘草、白术、泽泻、官桂、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竹、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
26. 痛痹的临床特征是
A.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B.关节疼痛,红肿灼热
C.疼痛剧烈,痛有定处
D.酸病重着,肌肤不仁
E.屈伸不利,心悸气短
A
B
C
D
E
C
[解析] 痛痹为感受风寒湿邪,寒性偏盛,凝滞收引。痹阻血脉,故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主为寒邪,故得热痛减,气血流畅,遇寒收引痛增。
27. 风痰闭阻之痫病的治法是
A.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B.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C.涤痰开窍,化瘀通络
D.息风开窍,化痰定志
E.化痰通络,镇心安神
A
B
C
D
E
A
[解析] 风痰闭阻之痫病的治法为涤痰息风,开窍定痫。代表方:定痫丸。
A2型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患者,男,31岁。起病急骤,腹痛剧烈,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伴有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藿香正气丸
D.连理汤
E.黄连阿胶汤
A
B
C
D
E
B
[解析] 痢下鲜紫脓血,伴有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为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为疫毒痢,故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2. 患者,女,42岁。有腹痛病史3年,腹痛较剧,痛处不移,伴有月经不调,舌质紫暗,脉弦。其证型是
A.肝气郁滞
B.气滞血瘀
C.瘀热互结
D.寒凝血瘀
E.血瘀夹虚
A
B
C
D
E
B
[解析] 腹痛较剧、痛处不移、舌质紫暗、脉弦为气滞血瘀的典型表现。
3. 患者,女,58岁。左侧腰周出现绿豆大水疱,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疼痛较重,舌苔薄黄,脉弦数。其诊断是
A.接触性皮炎
B.药物性皮炎
C.蛇串疮
D.热疮
E.湿疮
A
B
C
D
E
C
[解析]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4. 患者,女,32岁。自然流产后5年,近3年一直未孕,月经稀发,量少,偶有闭经,体重增加明显,带下量多,胸闷纳差,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开郁种玉汤
B.苍附导痰丸
C.温胞饮
D.养精种玉汤
E.右归丸
A
B
C
D
E
B
[解析] 本例为不孕症之痰湿内阻证,治宜燥湿化痰,理气调经,方选苍附导痰丸。
5. 患者,女,28岁。产时失血较多,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虚细。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肠宁汤
B.生化汤
C.十全大补汤
D.人参养荣汤
E.八珍汤
A
B
C
D
E
A
[解析] 患者产后腹痛,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淡苔薄,脉虚细,辨证为气血两虚。治法:补血益气,缓急止痛。代表方:肠宁汤。
6. 患儿,女,2岁,大便每天10次左右,水便分离并可见不消化食物,色黄绿,肛门发红,小便短少,舌红,指纹紫。其治法为
A.清热利湿
B.健胃清热利湿
C.健脾利湿
D.和中利湿
E.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A
B
C
D
E
E
[解析] 患儿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便分离,可诊断为小儿泄泻,由素体脾虚,可见不消化食物,色黄绿,小便短少,舌红,指纹紫,辨证为湿热泄泻。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7. 患者,女,35岁。胃脘部隐痛,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伴胃脘灼热,似饥而不欲食,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治疗应选取的穴位是
A.内关、天枢、中脘、膈俞
B.内关、足三里、中脘、公孙
C.内关、天枢、中脘、太冲
D.内关、足三里、中脘、下脘、梁门
E.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内庭、胃俞
A
B
C
D
E
E
[解析] 由本患者的症状可知本病为胃痛之胃阴不足证。治疗除取主穴(足三里、中脘、内关)外,还应选取三阴交、内庭、胃俞。
8. 患者,女,50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舌质淡,脉弦。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丹栀逍遥散
B.半夏厚朴汤
C.甘麦大枣汤
D.归脾汤
E.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A
B
C
D
E
C
[解析] 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营阴耗伤、心神失养所致的脏躁,即郁证心神失养证。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A项用于郁证气郁化火证,B项用于郁证痰气郁结证,D项用于郁证心脾两虚证,E项用于郁证心肾阴虚证。
9. 患者,男,60岁。原有“肺痨”,迁延不愈,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时有咯血,咳声不扬,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舌红而干,脉细数。其诊断为
A.肺痈初期
B.肺痨阴虚火旺证
C.肺癌实热证
D.肺痨气阴两虚证
E.肺痨肺阴亏虚证
A
B
C
D
E
B
[解析] 患者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时有咯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舌干而红,脉细数,为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属肺痨阴虚火旺证。
10. 患者,男,55岁。3个月前因胸胁部撞伤后而出现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夜痛甚,舌质紫暗,脉沉涩。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复元活血汤
B.少腹逐瘀汤
C.膈下逐瘀汤
D.调营饮
E.香附旋覆花汤
A
B
C
D
E
A
[解析] 该患者胸胁部撞伤后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为瘀血停滞、络脉痹阻的典型表现。故该患者诊为胁痛瘀血阻络证。治法:祛瘀通络。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11. 患者,男,28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不利,无明显寒热倾向,发病急,常倏忽来去,发作前自觉目、耳、咽痒,喷嚏,流涕,舌苔厚浊,脉滑实。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射干麻黄汤
B.定喘汤
C.三子养亲汤
D.六君子汤
E.平喘固本汤
A
B
C
D
E
C
[解析] 患者喉中痰涎壅盛,声如哨笛,喘急胸满,诊为哮病。咳痰不利,无明显寒热倾向,发病急,常倏忽来去,发作前自觉目、耳、咽痒,喷嚏,流涕,舌苔厚浊,脉滑实,为风痰哮的典型表现。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代表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B1型选择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一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导尿法
B.外敷法
C.流水诱导法
D.针刺中极穴
E.取嚏法
1. 癃闭水蓄膀胱急症的外治法中,开肺气而通利小便的方法是
A
B
C
D
E
E
[解析] 打喷嚏或呕吐,能开肺气,举中气,通下焦之气,是通利小便的方法。流水诱导法属于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的方法,适用于郁证所引起的尿闭。癃闭水蓄膀胱急症的外治法包括取嚏或探吐法、外敷法、流水诱导法、导尿法。
2. 癃闭水蓄膀胱急症的外治法中,适用于郁证患者尿闭的方法是
A
B
C
D
E
C
A.肝俞
B.心俞
C.脾俞
D.肺俞
E.肾俞
3. 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正中线1.5寸的腧穴是
A
B
C
D
E
C
[解析] 肝俞: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心俞: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脾俞: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肺俞: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巧记方法:(胸椎)肺心膈肝脾,三五七九十一,胆在肝后为第十,胃在脾后为十二。(腰椎)肾二大肠四。(骶椎)第二骶下膀胱俞。
4.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正中线1.5寸的腧穴是
A
B
C
D
E
E
A.腰部疼痛,重着而热
B.腰痛如刺,痛有定处
C.腰部冷痛重着
D.腰部隐痛,缠绵不愈
E.腰部胀痛
5. 瘀血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B
[解析] 腰痛辨证要点如下所示: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肾虚腰痛——腰部冷痛,喜温喜按,遇劳更甚(肾阳虚);腰部隐痛,酸软,缠绵不愈(肾阴虚)。寒湿腰痛——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湿热腰痛——腰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加重。
6. 肾阴虚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D
A.从发病之日算起40天
B.临床症状消失
C.皮疹消退后5天
D.出疹后5天
E.出疹后7~12天
7. 风疹应隔离至
A
B
C
D
E
D
[解析] 传染病隔离时间:①风疹,一般不必隔离,但在易感儿群集的地方,须适当隔离,可隔离至出疹后5日。②猩红热,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7~12日。③麻疹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日,合并肺炎者隔离至出疹后10日。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14日。④水痘,隔离水痘患儿至疱疹结痂。手足口病,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日。⑤痄腮,隔离治疗至腮部肿胀完全消退后3日。⑥顿咳,顿咳患儿隔离4~7周;与顿咳患儿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
8. 猩红热应隔离至
A
B
C
D
E
B
A.自汗为主,头部、胸背部明显
B.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不温
C.盗汗为主,手足心热
D.自汗或盗汗,头部、四肢为多
E.盗汗为主,遍身汗出
9. 小儿汗证肺卫不固证的特点是
A
B
C
D
E
A
[解析] 汗证辨证要点:肺卫不固证,自汗为主,多汗以头颈、胸背明显;营卫失调证,自汗为主,汗出遍身而抚之不温;气阴亏虚证,盗汗为主,伴虚热征象;湿热迫蒸证,汗出肤热,汗渍色黄。
10. 小儿汗证营卫失调证的特点是
A
B
C
D
E
B
A.半岁
B.1岁半
C.2岁
D.2岁半
E.3岁
11. 正常小儿乳牙出齐最晚的年龄是
A
B
C
D
E
D
[解析] 牙齿可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种,乳牙20个,恒牙32个。乳牙自4~10月龄开始萌出,最晚2岁半出齐。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前囟出生时1.5~2.0cm,在1~1.5岁时闭合。后囟在出生时即已很小或已闭合,未闭合者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12.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最晚的年龄是
A
B
C
D
E
B
A1型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A2型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1型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