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2.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对 错
A
[解析]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3. 可转换债券附有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使其更加复杂,所以其流动性不高。
对 错
B
[解析]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性,包含选择权,更受投资者欢迎,流动性较高。
4. 市场对于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因而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对 错
B
[解析] 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导向作用,因而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5. 收入分配模式是分配理论放在分配领域中的综合运用,是收入分配管理的具体形式。
对 错
A
[解析] 收入分配模式是分配理论放在分配领域中的综合运用,是收入分配管理的具体形式。它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按什么样的分配原则、分配机制、分配制度、分配手段和组织形式管理宏观收入分配。
6. 对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
对 错
A
[解析] 对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
7.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是固定的,不会随着不动产市场的价值变动而发生改变。
对 错
B
[解析] 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升高而提高。其应缴纳的税不是固定的。
8.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对 错
B
[解析] 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方式实现。
9. 分配客体是收入分配系统的核心,在分配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对 错
B
[解析] 收入分配系统的核心是分配制度和分配主体,而分配客体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收入,并不是分配的核心。
10. 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
对 错
A
[解析] 生产的社会化包括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
第二部分 主观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市场解决不了总量问题。
(2)市场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
(3)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4)市场无法自发地消除垄断。
(5)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6)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浪费。
2. 简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都是通过对社会资金的分配实现的。社会资金的统一性和流动性,决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实质上都是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关系。
区别:政策主体不同;调控对象不同;货币流向不同;调控机理与时效不同。
3. 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等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五、论述题(共20分)1. 试述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1)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可以归纳为: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①调控国民经济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和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币值稳定,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②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③提供公共服务。组织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主权,从事外交活动,维持一个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社会环境。④培育市场体系,维持市场秩序。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保证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⑤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避免社会收入的两极分化;通过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加贫困阶层的收入。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必须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基本国策。同时必须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2)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拥有国有资产的终级所有权,履行所有者职能。主要是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①进行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监缴制度、资产评估管理制度以及通过清产核资核实企业资本金的制度等一整套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到位,保障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落实占有、使用资产的企业的经营权。②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③制定和执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