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16. 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③⑥①②⑤④
- B.③①④⑥②⑤
- C.⑥③②⑤①④
- D.⑥②⑤③①④
A B C D
D
[解析] ⑥末尾的“扶桑国”与②的“扶桑国”相对应,由此可知②是对⑥“扶桑国说”的解释,②应紧接⑥后,据此可排除A、C。通过分析可知,④中的“这些说法”指代的应是“扶桑国说”、“殷人东渡说”等,它比⑤更适合做总结句。因此本题选D。
20. ①批量同质化的旅行线路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洗脑
②旅行应该是一种精神体验
③它不但没法让我们找到自己,反而让自我迷失得越来越远
④这就如同生活,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人生路线生活
⑤当然,旅行更应该是充满意外的
⑥如果我们能适应变化的旅行,为什么无法接受生活中的跌宕起伏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②①③⑤④⑥
- B.②③①⑤④⑥
- C.⑥②①③⑤④
- D.⑥③⑤④②①
A B C D
A
[解析] 观察选项,②和⑥之中有一句可作为首句。先看⑥,⑥的侧重点在跌宕起伏的生活,因此下一句应该也和生活有关,②是旅行,和⑥不能相衔接,③和⑥衔接显得突兀,因此排除C、D。以②为首句,②中提到了精神,因此与之衔接的句子同样应该与精神有关,所以②和①衔接最为恰当,故本题选A。
23. ①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
②这时,忽然一声欸乃,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
③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
④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
⑤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
⑥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
⑦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
将以上7个句子进行排序,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⑦③①④⑤②⑥
- B.⑦③⑤④⑥②①
- C.①②⑥⑦③⑤④
- D.①②⑦⑤④③⑥
A B C D
B
[解析] 首先看①和⑦,①描写的是小溪两岸的桃花,⑦指出了描写的对象“从桂林到阳朔”,按通常的写景规律,应先指出描写的对象,故⑦更适合作段落首句,排除C、D。⑤句的“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是对③句“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的承接,且⑥句的“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应指④句的“雨声”而非②句的“一声欸乃”,排除A。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