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模拟721
一、A型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功用为清热解毒、发汗解表的方剂是______
A.五积散
B.石膏汤
C.防风通圣散
D.银翘散
A
B
C
D
B
[考点] 表里双解剂
[解析] 石膏汤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五积散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泻热通便;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2. 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法宜首选______
A.补气活血
B.回阳救逆
C.补气回阳
D.补养气血
A
B
C
D
D
[考点] 厥证
3. 具有抑酸止呕作用的首选穴是______
A.足三里
B.胃俞
C.中脘
D.公孙
A
B
C
D
D
[考点]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4. 治疗寒湿泄泻除主穴外应加为______
A.太白
B.神阙
C.丰隆
D.阴陵泉
A
B
C
D
C
[考点]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5. 治疗脾胃阳虚型呃逆的最佳方剂为______
A.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丁香
B.理中汤加吴茱萸、丁香
C.旋覆代赭汤加吴茱萸、丁香
D.苓桂术甘汤加吴茱萸、丁香
A
B
C
D
B
[考点] 呃逆
6. “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载于下列何书______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金匮要略》
D.《临证指南医案》
A
B
C
D
D
[考点] 内伤发热
7. 腹中冷痛,手足厥冷,身体疼痛,内外皆寒。治疗宜用______
A.乌头桂枝汤
B.桂枝汤
C.通脉四逆汤
D.济川煎
A
B
C
D
A
[考点] 腹痛
[解析] 腹痛寒邪内阻型,治宜乌头桂枝汤,以散内外之寒。
8. 将朱砂安神丸改汤剂治疗失眠时朱砂宜______
A.先下
B.后下
C.同煎
D.冲服
A
B
C
D
D
[考点] 不寐
9.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______
A.保和丸
B.枳实导滞丸
C.健脾丸
D.小陷胸汤
A
B
C
D
D
[考点] 祛痰剂
10. 治疗心悸、失眠时,朱砂安神丸最适用于______
A.阴虚火旺
B.痰火扰心
C.心火炽盛
D.心胆气虚
A
B
C
D
A
[考点] 不寐
11. 面色萎黄,遍体浮肿,晨起头面肿甚,动则下肢肿甚,疲乏无力,便溏,舌苔薄腻,脉软弱者。治疗宜用______
A.济生肾气丸
B.防己黄芪汤
C.附子理中丸
D.参苓白术散
A
B
C
D
D
[考点] 水肿
[解析] 此为脾气虚弱,气失舒展,不能运化水湿,治宜健脾化湿,不宜分利伤气,方药用参苓白术散。
12. 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其治法是______
A.清化湿热,健脾化痰
B.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C.化湿除痰,理气和胃
D.化痰理气,健脾消食
A
B
C
D
B
[考点] 眩晕
[解析] 眩晕之痰浊中阻型,治法为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13. 患者突然流鼻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治宜______
A.咳血方
B.十灰散
C.槐花散
D.小蓟饮子
A
B
C
D
B
[考点] 理血剂
14. 升麻在清胃散中的作用是______
A.清热解毒,升散郁热,兼以引经
B.清热泻火,凉血化瘀,兼以止血
C.清胃泻火,消肿止痛,兼以调胃
D.清胃凉血,泻火消肿,兼以调药
A
B
C
D
A
[考点] 清热剂
[解析] 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
15. 治泻有九法是哪一部书提出的______
A.《医宗必读》
B.《景岳全书》
C.《脾胃论》
D.《医学心悟》
A
B
C
D
A
[考点] 泄泻
[解析] 《医宗必读》提出治泻九法。
16.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______
A.消、固
B.宣、泄
C.补、通
D.滑、涩
A
B
C
D
A
[解析] 方剂的功用与其所体现的治法是一致的,故以治法分类方剂的方法是在早期功用分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的,这种方法始于“十剂”说。唐代陈藏器于《本草拾遗·条例》中提出“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并于“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之下,各举数药为例。
17. 旋覆代赭汤组成药物中无______
A.人参
B.大枣
C.生姜
D.陈皮
A
B
C
D
D
[考点] 理气剂
[解析] 旋覆代赭汤组成:旋覆花、代赭石、生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
18. 不属于阴陵泉穴主治的病症的是______
A.膝痛
B.水肿
C.黄疸
D.盗汗
A
B
C
D
D
[考点] 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解析] 阴陵泉的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失健运证;②膝痛。
19.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中无______
A.大黄
B.当归
C.牛膝
D.肉苁蓉
A
B
C
D
A
[考点] 泻下剂
[解析] 济川煎的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20. 根据“主客原络配穴法”,与太白相配的腧穴是______
A.内关
B.外关
C.偏历
D.丰隆
A
B
C
D
D
[考点] 十四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解析] 足太阴脾经原穴是太白,络穴是公孙。此题中太白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取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丰隆。
二、B型题
A、B、C、D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弹法
B.循法
C.刮法
D.摇法
1. 起行气、催气作用的辅助手法为______
A
B
C
D
A
[考点] 刺灸法
2. 促使针下得气并可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的辅助手法为______
A
B
C
D
C
[考点] 刺灸法
A.少海
B.通里
C.阴郄
D.少冲
3. 手少阴心经络穴为______
A
B
C
D
B
[考点] 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4. 五输穴中的合穴为______
A
B
C
D
A
[考点] 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A.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B.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C.分利湿热
D.温阳健脾利水
5. 水湿浸渍的阳水,其治法是______
A
B
C
D
B
[考点] 水肿
6. 脾阳虚衰的阴水,其治法是______
A
B
C
D
D
[考点] 水肿
A.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B.银翘散
C.葶苈大枣泻肺汤
D.沙参麦冬汤或桔梗杏仁煎
7. 肺痈初期应选______
A
B
C
D
B
[考点] 肺痈
8. 肺痈成痈期应选______
A
B
C
D
A
[考点] 肺痈
9. 肺痈恢复期应选______
A
B
C
D
D
[考点] 肺痈
A.滋阴降火
B.滋阴润肺
C.清肺泻热
D.清热润肺
10. 鼻衄,口干咽燥,或身热汗出,咳嗽痰黏而少,舌红,苔薄黄,宜用何法以凉血止血______
A
B
C
D
C
[考点] 血证
[解析] 前者为热邪犯肺之鼻衄,治当清泄肺热、凉血止血;后者为阴虚火旺之齿衄,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11. 齿衄,血色淡红,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少苔,脉细弱,宜用何法以凉血止血______
A
B
C
D
A
[考点] 血证
三、X型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 腹痛的辨证要点有______
A.虚
B.实
C.寒
D.热
A
B
C
D
ABCD
[考点] 腹痛
2. 虚劳证,属脾阳虚者,其症状是______
A.神疲乏力
B.少气懒言
C.形寒肢冷
D.食少便溏
A
B
C
D
ABCD
[考点] 虚劳
[解析] 脾阳虚之虚劳是由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清阳不展所导致,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倦乏力,大便溏薄等。
3. 下列各项中,适用于血淋辨证治疗的是______
A.石韦散加减
B.知柏地黄丸加减
C.沉香散加减
D.小蓟饮子加减
A
B
C
D
BD
[考点] 淋证
[解析] 本题考查血淋的辨证治疗。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代表方:小蓟饮子。若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当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故选B、D项。石韦散为石淋代表方,沉香散为气淋代表方。
4. 清燥救肺汤的主治证候是______
A.头痛发热
B.咳唾涎沫
C.气逆而喘
D.咽干口渴
A
B
C
D
ACD
[考点] 治燥剂
5. 下列方剂组成药物中生姜、干姜同用的是______
A.半夏泻心汤
B.厚朴温中汤
C.逍遥散
D.实脾散
A
B
C
D
BD
[考点] 理气剂
[解析] 厚朴温中汤的组成为厚朴、白蔻仁、茯苓、甘草、干生姜、陈皮、木香。实脾散由木瓜、木香、厚朴、草果仁、干姜、茯苓、大腹子、附子、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6. 属于佐药范畴的药物有______
A.配合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用以消除或减少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C.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D.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A
B
C
D
ABCD
7. 一贯煎的组成药物中有______
A.当归
B.枸杞子
C.人参
D.麦冬
A
B
C
D
ABD
[考点] 补益剂
8. 组成药物中含有当归、川芎的方剂是______
A.血府逐瘀汤
B.补阳还五汤
C.生化汤
D.温经汤
A
B
C
D
ABCD
[考点] 理血剂
9. 下列腧穴位于踝关节上3寸水平线的有______
A.悬钟
B.跗阳
C.三阴交
D.复溜
A
B
C
D
ABC
[考点] 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0. 可治疗目疾的经穴是______
A.足少阳胆经穴
B.手少阳三焦经穴
C.足太阳膀胱经穴
D.手太阳小肠经穴
A
B
C
D
ABCD
[考点]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解析] 手少阳三焦经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穴两经主治目疾和耳病。另外二项亦可治疗目疾。
一、A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B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X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