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述题1. 结合案例,论述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政治化又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用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思想态度和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能力与习性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因为这是确保把他们培养成国家公民的过程。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现代社会强调法治,使得教育更重视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社会越发展,对政治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高,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就越重要。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国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国民就越能认识到民主的价值,就越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权利。
(4)教育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的聚集地,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宣传一定的思想,造就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从而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转化)。普通教育传授一般的文化知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职业教育传授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使其能够在生产中直接运用高科技,并且进行技术创新。
(2)现代教育是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增长)。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再生产;教育也会生产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还培养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促进科技的发展。
(3)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素质、效率)。教育能提高生产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对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教育也能帮助人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使其注意对工具的保养和维护,减少工具的损坏率;教育还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增长)。人力资本理论和其他多项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现代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育投资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考点] 教育与社会发展
2. 联系实际论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含义。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劳动者智力与体力相分离的片面发展的问题。全面发展的人将是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在体力与智力上得到协调发展的人。
③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
①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加剧了工人的片面发展。人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也不是由人性的自我发展决定的,人的发展是由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
②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市场的扩大和普遍的交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大工业的发展使社会内部的分工不断变化,劳动变换加速,对工人素质的要求提高,这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
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学上的重要意义。
①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全面发展学说把人的发展历史归结为生产方式的发展历史,确定了科学发展观,从而为人的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的指导。
②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全面发展学说所揭示的人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建立在生产发展普遍规律基础之上的自然历史过程。
③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目的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而建立,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考点] 教育目的
3. 结合实际,谈谈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方式制约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制约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规格。例如: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培养的是统治人才,工业社会学校教育培养的是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劳动力,而当今社会,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教育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也制约着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进而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并且,在现代社会,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延长、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教育结构的变化都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例如: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也会较为充足,教育经费可以用于建设校舍、配备仪器设备等方面。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学校教育内容提出要求,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掌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内容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更新的。例如: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将会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沿革。学校的物资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都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地获得改善和提高。例如:当今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电视等被引入教学领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方法向多元化发展。
[考点] 教育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