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与合和
——“三事分流”工作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座大厦,所有的压力都会传递给地基;一个国家,所有的问题都会聚集在基层,这幢国家大厦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基层的和谐与稳定。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压力大,我们的基层干部往往过着“白加黑”“五加二”的生活,但是却很少赢得群众的赞誉,基层工作出现了“干部努力付出却无好评”“群众实际获得却无感”的怪事。
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根源在于大家的事情,群众缺少参与感造成了缺少信任感;群众的私事干部偏要参与,自我保护造成干群疏远。所以,如何区分哪些事情自己干、哪些事情一起干、哪些事情不要干是关键,“三事分流”工作法便应运而生。“三事分流”工作法,就是通过分享权利与责任,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从而实现干群合作、社会和谐。
分享,首先需要分享事务,也就是找事。我们要建立并拓宽与基层群众直接联系的渠道,保证群众的各项需求和建议能及时反馈,把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与群众的感情交流,只有感情到位了,群众才愿意找你说话、找你帮忙,与群众打成一片来构建干群“鱼水关系”仍然是做好当前群众的金科玉律。事务分享了,矛盾也就找到了,信息的合作和基层的和谐也就实现了第一步。
分享,更重要的是分享责任与权利,也就是分事和办事。该是政府管的事情,政府要竭尽全力管好、办好;需要群众一起参与才能办好的事情,要真心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借助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解决好群众的事情;群众的私事不要主动参与,要切实尊重群众,但也不是放手不管,群众寻求帮助时要做到主动但不盲动、热情但不打扰。责任与权力的分享,就是要把政府的力量和群众的力量整合起来,让事情分得更准、干得更好,化解矛盾、推动发展,基层的力量合作和社会和谐也就能够实现。
分享,还要分享成果,也就是及时反馈评估。成果要让群众及时知晓,不足也要让群众“品头论足”,了解才有利于合作,群众的评价才能让我们干得更好。群众意见与工作结果的良性互动,将有效推动基层工作的优化与创新,成果的分享必然能进一步推进基层合作与和谐。
分享与合和,让基层干部有付出、有好评,让群众有参与、有获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