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一些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但是很多人“水土不服”,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归国留学人员回来创业,这既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又体现了归国留学人员无论身在何方,始终心系祖国的情怀。
但是,部分归国留学人员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留学归国人员长期在国外生活,不适应国内的文化环境;第二,不了解国内企业的运作情况;第三,不熟悉国内政府的政策。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留学归国人员在创业的同时应该了解国内的文化,及时调整,不要因为文化方面的差异而阻碍创业;其次,要学习国内企业的营运方式以及管理方法,不能照本宣科,由于环境不同,公司的管理方式与国外相比肯定有比较大的差异;最后,要对国家发布的本行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了解,以免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政策的情况,导致创业失败。
归国留学人员回来创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我认为这并不奇怪。不同国家、区域环境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在转换环境后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只是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我相信归国留学人员在调适心态、积极适应环境后必然会在祖国一展自己的才华。
2. 有的时候,上级公布了新出台的政策,但是到了基层就是“只听见脚步声,却不见人下楼”,执行情况不好。如果要你到基层组织一个调研活动。你怎么做?
制定正确的政策并使之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是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顽症,已经成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阻力。要我开展调研,我会按照如下方法去做:
第一,认真准备,作一个完整的调研方案。方案中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时间、地点、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并且对调研条件如经费等问题考虑周到。并征求多方意见,使计划更加完整并更具可行性,然后上报领导审批。
第二,上级领导批准后,按照计划进行工作。首先组织人员落实经费,准备好调查要用到的各种物品,比如调查问卷等。然后对基层政府进行摸底调查,调查采取走访、暗访、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可以通过到基层政府向其领导及工作人员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或是走到基层百姓中,通过与群众聊天,或是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对政策本身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也可以挑选一些典型对象进行座谈,加深认识。最后可以组织一次考试,考查工作人员对上级政策是否真正做到理解。在此期间将获得的信息及时整理和分析。
第三,完成工作之后,写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交领导参阅。等待领导的指示,开展后续工作。
3. 据报道,全国各名牌大学为抢夺优秀生源,纷纷采取奖励五千元到两万元不等的高额新生奖学金作为优惠措施,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本校。对此,你怎么看?
全国各名牌高校为抢夺优秀生源,用高额新生奖学金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本校,我认为,这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使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但是另一方面,这种用高额奖学金来吸引优秀学生的做法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第一,对于学校来说,判别其好坏的关键在于其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好了自然会有很多优秀学生来报,而不用愁生源。现在各大名校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用经济利益吸引生源上,难免会忽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于培养人才是不利的。
第二,高考成绩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的根本依据,太注重吸引所谓的“优秀生源”,不能真正把握优秀生源的标准,对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成长也是不利的。
因此,我认为各大高校应该采取更理想的措施来吸引优秀生源:
第一,制订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标准,除了高考成绩,还应该把更多的标准纳进来,使得录取标准更加科学。
第二,学校要合理地使用奖学金,比如根据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作区别对待,把这些钱多用在家庭比较贫困的优秀学生身上。
4. 由于农民不太了解合作医疗,因此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较慢,现在政府要求到年底要达到95%的参保率,为此领导让你做一个相关的宣传和推广,你怎么做?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为了减轻农民由医疗支出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以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宣传和推广非常重要,我会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通过网络以及文件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到精准把握,收集和借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较好的村镇的宝贵经验,结合本地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通过调查、分析等手段全面深入调查农民不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合适的宣传推广方式。
第二,在各乡镇召开合作医疗专题会议,积极召开动员大会,统一干部思想,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编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问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宣传单》等宣传小册子,并分发到农民手中,利用各种媒体介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学校等阵地,采用进村入户的方式向农民开展持续的宣传工作,使合作医疗知识家喻户晓。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转变单纯受益的观念,使广大农户消除对政策的疑虑,不断强化风险共担意识。
第四,受益是农民继续参保的直接动力,通过对大病受益实际效果的宣传,使受益农民的亲友和邻居受到直接影响,扩大群众的信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