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二、填空题1. 在生态学研究中,使用最早、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_。
2. 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______原理为基础。
3. 区域环境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尤其是______宏观规划分层的依据之一。
5. 光、热、水、气和养分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6. 海拔高度、地形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7. 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8. 在某个真实或特定的环境下种群的实际出生率叫______。
9. 逻辑斯谛“S”型增长曲线渐近于______值,但不会超过这个最大值水平。
10. 在

表示______,又称允许度。
11. 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中的______。
12. 生物种内关系包括植物的______、动植物的性行为、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13. 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包括生活在该区域内的______。
15. 层片是指在群落中属同一______的生物不同种个体的总和。
16. 生活型是不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相同生存条件下发生的______。
18. 根据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分为______和陆地生态系统。
19.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______。
20. 海洋生态系统表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
四、简答题1. 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
(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2. 逻辑斯谛曲线常被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代表什么生态意义?
(1)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少,密度增长缓慢;
(2)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
(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度的一半(即N=K/2时),密度增长最快;
(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缓慢;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量K,处于饱和状态。
3. 简述捕食的概念及形式。
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
(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
(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
(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
(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