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判断题1. 存款保险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对 错
B
[解析] 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开启了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
2.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对 错
A
[解析]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银行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需要。
3. 我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资本银行是交通银行。
对 错
B
[解析] 我国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资本银行是198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4. 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萧条。
对 错
B
[解析] 完全就业条件下,增长稳定性取决于人口增长率(Gn)、实际经济增长率(G)和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之间的关系。完全稳定增长的条件为:G=Gw=Gn。若G<Gw,即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实际资本-产出比高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降低,实际经济增长率降低,经济紧缩,出现失业。
5. 辅币的特点之一是有限法偿。
对 错
A
[解析] 辅币一般用较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辅币在一定限额内可与主币自由兑换,即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性的特点。
6. 美式期权是到期日及之前都可以行权。
对 错
A
[解析] 美式期权的买方可以在到期日或之前任一交易日提出执行,欧式期权的买方则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才能行使期权。
7. 市盈率是股价与当期每股收益的比。
对 错
A
[解析] 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
8. 其他条件不变,一种生产要素按照某个倍数增加,产出增加一倍。
对 错
B
[解析] 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按某个倍数增加,产出是不断递减的。
9. LM曲线的斜率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对 错
A
[解析]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说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较小,即货币需求较小的变动就会引起利率较大变动,因此当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上升较多,挤出效应较大。
10. 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对 错
A
[解析] 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时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则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也就越小。
11. 在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时会产生劣币逐良币现象。
对 错
A
[解析]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12. 美国式招标,各中标机构的债券价格不一样。
对 错
A
[解析] 美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是指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各中标机构依各自及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折算承销价格;标的为价格时,各中标机构按各自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承销当期国债。
13. 准租金是指对供给暂时不变的投入品的支付。
对 错
A
[解析] 准租金是指对供给暂时不变的投入品的支付。例如,厂商的厂房在短期中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对它和其他不变投入品的支付就称作准租金。
14. 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付款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对 错
B
[解析] 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题目中给出的是商业汇票的概念。
五、论述题1. 请结合2008年我国政府实行4万亿投资财政政策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不少于500字。
(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通过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即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如在经济萧条时采用减税措施,通过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来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
变动政府支出,即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在经济萧条时,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可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路,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
此外,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也可以采用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措施来抑制物价上涨。
(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生产和就业。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减缓。前者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3)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为了抵抗衰退,我国政府实行4万亿投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消费、刺激总需求,这是明显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时,我国的货币政策也进行了一些灵活调整,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如2008年9月份后,中央银行连续五次下调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我国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上图所示。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四万亿投资计划使

曲线由

向右移到

,利率水平由

上升至

。为减少由于利率上升所引起的挤出效应,政府可以同时配合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移动

曲线。如果

曲线能从

向右推移到

,利率水平就能由

降至

。这样,在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就会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