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1. 谈谈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对法治国家建设的影响(法律如果不被信仰,它将形同虚设)。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600字。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进行制度方面的建设,也需要进行思想方面的建设,因此,法治以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培养为必要条件。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要求,对各种法律和人们行为的合法性的评价,还包括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心理和修养等。法律制定、法律适用、法律遵守和法律监督等一切法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法律意识是法律制定的思想基础;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是推动法律遵守的关键因素;是法律监督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与非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并存。第二,法律意识大多处于法律心理和法律观念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理论。第三,各类部门法律意识发展不平衡。第四,对现行法律总体上持肯定态度。这表明我们的法治建设离成功还有相当的距离,必须大力加强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培养。
培养法律意识的途径很多,最直接、最主要的有: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研究。
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培养为法治建设创造了思想基础,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培养并不能保证法治的建成,但法治只有在良好法律意识的环境下才能继续建设下去。
2. 法律与道德因本身差异,并不总是协调一致的,而是时常处于相互冲突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试阐释您的观点。
[答案要点]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对于二者的可能存在的矛盾,应当提供立法质量,尽量避免法律漏洞;在宣传法律中,对旧道德进行批判,使道德与法律尽量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