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解题思路 一、思考命题建筑的特点,抓住关键点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遇上了新冠疫情,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节奏,考试推迟了近半年时间,今年的考题难度也随之提升了不少。2020年的考题为博物馆,这个题目在2012年考查过一次。两次考题对流线的考查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参观流线、藏品流线、后勤流线等,但今年的考题把主要参观流线设置在了地下一层,在平面流线的基础上增加了竖向垂直流线的设计内容,同时加入防火分区的考查内容,加大了考题的难度。总之,流线设计的考查内容依旧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关键点。同时考题加入了防火分区的考查内容,使方案设计这门考试更贴近考查建筑师实际工作时的能力。这估计会是建筑师方案作图考试的新方向,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拿到考题,先初步了解场地周边道路及建筑情况,然后全面梳理一下命题设计内容,仔细分析题目要求,弄清楚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建筑内部的相互联系。大概划分一下建筑的功能分区,标注题目中要求的设计重点内容。
二、场地分析 ●明确建筑控制线及用地红线范围。建筑控制线:东西宽80m,南北长54m;用地红线呈L形布置:东西宽160m,南北长114m。
●明确场地现状。建筑基地位于遗址保护区,场地东、北侧为农田,南侧及西侧为城市道路。场地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场地分析 ●分析题目设置的场地周边的设计内容,按题目要求,设置相应的各出入口。根据用地红线合理布置停车场、人员集散广场及集中绿地的大概位置。
●L形场地的紧邻南侧道路的东侧端头位置十分适合布置观众停车场,因此考虑基地的车行出入口位于此处。
●根据场地情况初步确定了人流的大概流线,以便确定建筑内部的大体功能布局。
三、功能分区及流线分析 认真阅读题目任务书:弄清功能分区的同时,牢牢把握三条流线为设计的核心内容。
●题目共分两大区域:公共区域及业务行政区域。根据题目给出的各出入口位置,先大致划分功能分区的位置,再接合面积指标调整分区范围。各功能分区的内部房间内容需围绕各种流线的要求来进行房间的详细布置,如图5所示。
图5 功能分区分析 ●明确流线的设计内容,各流线应互不干扰,通行顺畅,三条流线分别为:
1.观众参观流线:入馆→门厅→序厅→多媒体厅→遗址展厅→陈列厅→文物修复参观廊→纪念品商店→门厅→出馆。
2.藏品进出流线:装卸平台→库前室→管理室→藏品库。
3.藏品布展流线:藏品库→管理室→藏品专用通道→遗址展厅、陈列厅、文物修复室。
●建筑基地范围为80m×54m的矩形控制线,题目提供了建筑基本轴网为8m×8m,如图6所示。按题目要求绘制基本轴网,根据题目的具体面积要求分析主要房间与基本轴网的面积的关系情况,为下一步的区域划分打好基础。
图6 柱网与面积关系 ●按照题目所提供的功能关系图及题目关于场地的设计要求,布置实际要求的设计内容。整个平面布置围绕遗址范围开展。根据面积指标,简单地划分各部分功能块的大小。按照题目功能关系图所提供的房间信息在8m的轴网上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
●由于一层与地下一层有流线的联系,因此两层平面布置时,应同时考虑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功能关系图及流线图,基本确定的公共区域部分一层入口大厅位于建筑的南部中心位置,门厅东侧布置地下一层序厅上空,西侧布置商店、报告厅等内容。空余位置布置其他用房。地下一层公共部分依次布置序厅、多功能厅、遗址展厅、陈列厅、参观廊及模拟厅和咖啡厅的位置,并通过垂直交通把流线连通起来。接着布置业务行政区及库区的设计内容。应注意一层与地下一层的面积差距较大,因此建筑一层可以考虑采用内庭院设计方式。
●平面功能初步布置完成后,需要考虑垂直交通的位置布置,进行平面布局的二次调整。本次考题一定要着重防火分区的设计要求,地下一层题目要求3300m
2左右,因此一定会划分为4个防火分区,注意考虑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才能满足建筑的疏散要求。
●同步考虑一些设计的细节问题。如题目中要求哪些房间要有独立对外出口,哪些房间要求有直接采光的要求等。这些细节内容会对建筑的各功能房间的布局有一定影响,加入这些因素后,会对部分房间的布局进行微调。
四、具体设计的思考过程 按题目的提示确定8m轴网,为与遗址展示厅题目要求面积(960m
2)一致,控制在1000m
2(一个防火分区)以内,设计中轴网会进行微调,考虑在大的功能分区的位置,进行轴网的调整,按照面积指标的具体要求,需要把其中一跨调整为6m的轴网,这样地下一层的建筑面积为:3312m
2,恰好满足题目要求。在建筑柱网上进行功能区域的进行大体分区,然后逐步进行功能细化,如图7所示。
图7 分析过程(一) 设计围绕遗址展示厅进行布置,由于地下一层为观众参观的主要流线,因此考虑先布置地下一层。首先按题目要求遗址展厅的大小为960m
2,以此确定轴网范围,接着围绕展厅依次布置序厅、多媒体厅、陈列厅及参观廊的位置,接下来布置与遗址展厅联系较为紧密的藏品布展流线的房间内容。这部分设计内容按照功能关系图分析来看,应同样以藏品专用通道为设计基点,因为藏品专用通道基本联系了这条流线的所有房间,因此其他房间应围绕它进行依次布置,同时调整陈列厅与参观廊的形状,使其满足具体设计要求。然后进行藏品进出流线相关房间的布置,因为要求布展方便,这部分内容显然布置在建筑的北侧最为合适。还有研究室的设计内容,题目对其有采光要求,所以这部分内容自然是布置在建筑的最西侧外墙位置。按照房间的功能需求,还剩下模拟厅及咖啡厅需要布置,这些设计内容首先题目明确要求采光,其次要位于地下一层观众流线的结尾处,因此适宜布置在建筑的西南部分,并紧邻外墙。地下一层的房间采光均通过下沉的室外庭院实现设计要求。
地下一层各房间分区明确后,可以着手布置一层的设计内容。一层按题目要求的建筑面积为1700m
2,比地下一层减少了约600m
2,减少的这部分面积可以考虑设计室外庭院。按照地下一层的分区情况,公共区域依然位于建筑的南侧、行政区域位于西侧,库区位于建筑的北侧。公共区域布置门厅、商店及报告厅。首先布置门厅,它位于建筑南侧,临近地下序厅位置,确定门厅的位置后,继续完成各个流线的布置。商店是参观流线的结束位置,并临近门厅,因此可以很快地确定它的基本位置。公共区域的报告厅要有对外出口,因此它的位置一定为建筑的西南部分。公共区域完成后继续行政区域的划分,其位置位于建筑的西侧,最后完成北侧库区的布置。分析过程如图8所示。
图8 分析过程(二) 房间布置基本完成后,在垂直流线的位置上设置楼梯,其他部分按照防火分区的设计要求,设置疏散楼梯。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疏散楼梯可以设置为室外疏散楼梯,并可以突出建筑控制线,在具体作图过程中,如果楼梯设置有困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接下来布置题目要求的卫生间、寄存、讲解等房间,根据具体情况,微调房间的布置顺序,完成设计。
全部完成后,再仔细阅读一遍题目,查漏补缺,按要求调整房间面积,使设计更贴合题目要求。标注相关房间的面积,注意今年加重各防火分区的考查内容,按照题目提示完善防火分区的划分,使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均小于1000m
2,最后标注防火卷帘及防火门的具体位置,如图9所示。
图9 地下一层防火分区示意图 五、总平面布置 按照题目要求在基地的南侧布置参观人员的车行和人行出入口,基地西侧布置行政人员的出入口,两个出入口分别单独设置互不干扰。参观人员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布置在基地东南侧。员工停车场位于基地的北侧。建筑主入口处布置不小于12m进深的集散广场。另外在广场西侧布置500m
2的集中绿化,查漏补缺完善总平面图,最后标注建筑物的尺寸和出入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