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对这次学习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的来说要做到:______
①学史忆往
②学史明理
③学史增信
④学史自省
⑤学史崇德
⑥学史力行
A B C D
D
[解析]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就党史学习教育做出部署安排。该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可知,②③⑤⑥当选,①④不选。故本题选D。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24. ①据预测,“十四五”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规模年均增长约1000万,远高于“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00万的增幅
②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迅速变化,也引起医疗保险、养老金等公共支出的快速增长,给社会经济体制的及时调整带来挑战
③从新中国成立至1970年,我国经历了两次明显的生育高峰,分别为1950年至1958年和1962年至1968年
④人口发展具有明显的惯性,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反映了历史上的人口出生变动状况
⑤这批人将于“十四五”期间逐步进入老年期,推动老龄化进程的突然加速
⑥特别是在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人口出生率达到40‰,7年间共出生1.9亿人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①②④③⑤⑥
- B.②③⑥⑤①④
- C.③⑥④⑤②①
- D.④③⑥⑤①②
A B C D
D
[解析] 首先分析选项,发现较难从首句入手进行解题。然后观察题干语句,⑤含有指代词“这批人”。选项中,⑤前的句子分别为③、④、⑥,③论述的是生育高峰,④论述的是人口发展的惯性,⑥论述的是第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1.9亿人,分析可知,⑥⑤应前后相连,排除A、C。
B、D两项的区别在于②与④的位置。②谈论的是老龄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影响,④谈论的是人口发展的惯性,显然②更能承接①提到的老年人口规模增长的现实话题作为总结,排除B。
故本题选D。
25. ①而硅化木的形成与此不同
②几乎所有化石都经历了这个过程,不过其中的石化作用会略有不同
③所谓石化作用,其实是指被埋藏起来的生物在地下受到改造,从而形成化石的过程
④恐龙死亡后,遗体埋在沉积层中,骨骼的孔隙被矿物质充填形成骨骼化,这一石化作用称为矿质充填作用
⑤一旦溶解与沉淀的速度相当,整棵树中的碳元素都会被硅元素所替代,形成完整的硅化木,这一石化作用被称为置换作用
⑥树木倒下后被泥沙掩埋,树内的碳元素原本很容易被地下水溶解,但是地下水富含硅元素时,碳元素被溶解的同时,硅元素也沉淀在树木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③②④①⑥⑤
- B.④⑥②③⑤①
- C.⑤⑥③②①④
- D.⑥④①⑤③②
A B C D
A
[解析] 通读文段可知,①中“而硅化木的形成与此不同”引出硅化木形成的独特之处,结合⑤中“整棵树中的碳元素”“硅元素”“硅化木”以及⑥中“树内的碳元素”“硅元素”可知,①、⑤、⑥三句话题一致,均与硅化木形成有关,应捆绑,排除B、C、D。
验证A项,③论述石化作用这一概念,②具体说明几乎所有化石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只不过其中的石化作用会略有不同,④举恐龙石化作用的例子,与①⑥⑤所举例的硅化木的例子进行对比,共同说明②中的“略有不同”。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A。
二、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三、类比推理每道题先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你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 四、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10. 只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集中精力研发高质量科学技术并投入市场化运用,想方设法为创新松绑解套,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由此可以推出:______
- A.如果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就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 B.如果未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说明没有想方设法为创新松绑解套
- C.如果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就说明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 D.如果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也有可能未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A B C D
A
[解析] 题干命题推理关系: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集中精力研发高质量科学技术并投入市场化运用,想方设法为创新松绑解套。
A项,推理关系: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不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否定了题干推理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可以推出。
B项,推理关系:未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没有想方设法为创新松绑解套。否定了题干推理的前件,无法进行有效推理,不能推出。
C项,推理关系: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题干中“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不存在推出关系,不能推出。
D项,推理关系: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有可能未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肯定题干推理的前件,可以得到肯定的后件,则一定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而非“有可能未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能推出。
故本题选A。
一、数学运算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2. 某中学历史和地理两个教研室共有教师16人,现从中选出2名教师参加A培训。如果在所有人中随机选择2人,选中历史教师小李的可能性比从历史教研室中随机选择1人时低

。问:两个教研室相差多少人?______
A B C D
B
[解析] 方法一,从16名教师中选出2名教师一共有

种选择,其中一个选中历史教师小李,另一个从剩余15人中任选1个,共有

种选择,则选中历史教师小李的可能性为

。从历史教研室中随机选择1人,选中历史教师小李的可能性为

则历史教研室有6人,地理教研室有16-6=10人,两个教研室相差10-6=4人。故本题选B。
方法二,从16名教师中随机选出2名,每个人被选中的概率相等,则选中历史教师小李的概率为

,则从历史教研室中随机选择1人,选中历史教师小李的概率为


,所以历史教研室共有6人,地理教研室共有16-6=10人,两个教研室相差10-6=4人。故本题选B。
4. 一块5×4的木板如图所示,现经过A、B、C三点切割3刀,则斜边经过C点的直角三角形部分面积:______
- A.小于4
- B.在4~4.1
- C.在4.1~4.2
- D.大于4.2
A B C D
D
[解析] 如图所示,所求为△PLN的面积。明显地,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则有

,解得

,则有

,即

,解得

,则有

,即

解得

则△PL的面积为

,大于4.2。故本题选D。
第五部分 策略选择所列出的教育情境均有一个或多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种处理方式。6. 四年级的美术课上,梁老师展示范画并进行示范讲解,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梁老师发现小田同学笔法凌乱,构图也不是很合理,此时梁老师的做法和排序最恰当的是:______
①问问小田对自己画作的想法
②指着他的画纸,说:“你觉得和范画一样吗?”
③指出小田同学画作中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修改
④告诉他:“如果可以用老师上课讲过的方法,画作会更美观。”
⑤给小田一张画纸,让他重新创作
A B C D
C
[解析] 做法②中教师没有注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去发现学生创作的个性表现,该做法不合适。②不当选。因此排除A、B两项。C、D两项的⑤的位置一个在后,一个在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不足之处,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引导学生进行改正。如果把⑤放在前面,即在没有给小田任何有效的反馈的情况下要求他重新创作,这样小田有可能继续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此措施不适合出现在首位。暂时判定C项的做法和排序合适。复盘C项,教师先倾听小田的想法,而后指出小田的问题,然后提供解决办法,最后给予机会修正。
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