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走融合发展路线 让城乡各美其美
几十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重大改变。尽管如此,我们还需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关系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走城乡融合之路,缩小城市与乡村差距,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平衡城乡资源,优化分布密度。计划经济阶段,为了支持工业建设,工农业产品存在价格“剪刀差”;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作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要素长期单向流动,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也令城乡发展差距较大。长期以来,城市“密”、乡村“疏”成为不争事实。这种密度差异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和资源要素配置上,也体现在人口分布上。如今,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障碍正被逐个攻克,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充实乡村发展底气。
改革空间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城市发展所需的原料、人才,很多都源自乡村。而且,随着美丽乡村等工程的推进,乡村文化逐渐振兴,生活环境日益改善,乡村成了很多人休憩身心的场所。可见,乡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和服务。但乡村,并非城市的附庸。这里土地面积广阔、人力资源充沛,在众多企业发展受限于城市面积、人力时,乡村成了我们转移产业的当然之选。我们应改变之前的发展思路,将部分企业适当转移到乡村,改变目前城乡工农分离的空间布局,通过发展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完善乡村生产、服务功能。
找准各自定位,推进城乡共荣。在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和乡村是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的价值迥然不同,若能差异发展、协同并进,可以相得益彰。为解决青年住宿问题,上海张江探索建设“乡村人才公寓”,在满足城市发展人才需求的同时,改善乡村设施,增加村民收益,无论城市,还是村庄,都因此获得发展活力。由此可见,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城乡特色科学思考,明确各自发展方向,让乡村辅助城市发展,让城市带动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城乡共进共荣。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工农城乡发展的远景目标,为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稻田边上喝咖啡,坐在马桶上看油菜花”定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