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为民谋利 做好生态环保大文章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盼温饱”“求生存”到“盼环保”“求生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要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环保这篇大文章,将民生福祉落于实处。
做好生态环保大文章,要注重谋篇布局。文章写作,首重布局;生态保护,规划先行。生态环保问题错综复杂,空气质量有待提升,水污染、土壤污染亟待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仍需加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亦是大势所趋。若没有全面的规划,难免“顾此失彼”“左支右绌”。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任务目标,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各领域的专项规划及其配套方案,确保各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做好生态环保大文章,要丰富治理手段。文章写作力求手法丰富,环境治理则需手段多元。只因各地污染成因复杂,民众需求各异,“一刀切”的治理方式无法满足民众诉求。为治理城市污水,A街道直接关停违规洗车场,但附近居民的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为保护环境,却给民众带来不便。可见,生态环保工作不可固执拘泥,只有多元施策,才能兼顾环境、民生。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前期调研,了解污染原因与民众主张,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治理之策;另一方面要注重应用科学技术,不断丰富治理手段,给予群众更多、更好的服务体验。
做好生态环保大文章,要加强监督检查。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雕细琢,反复打磨,而做好生态环保工作同样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通过长期的监督检查,确保久久为功。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在生态环保工作中投入巨大,收获颇丰,但治理成果却难以长久保持。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城市采取“暴风式治理”举措,注重短期发力,缺乏长效机制。针对此类问题,我们要改变思路,引导政府、媒体、公众共同编织综合监管网,对重点领域开展长效监管,以“警钟长鸣”督促生态环保工作驰而不息。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中华文明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这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一大关键要素。生态环境是每个人都离不开,也没有其他任何产品可以替代的公共产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注重谋篇布局,丰富治理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写好生态环保这篇大文章,留住鸟语花香、绿水青山,还世间清风拂面、星斗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