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严重的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土地“不能承受之重”。土壤污染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和富集某种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土壤污染还将危害人居环境安全。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还可能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多种方式危害人体健康。污染场地未经治理直接开发建设,会给有关人群造成长期的危害。
近年来,“大地之殇”引起广泛讨论。诸多网友疾呼,保护土壤,维护“大地母亲”的健康已刻不容缓。以下是某网友著文节选:
“厚土的肩上承载着社会、经济的前方,它的怀里孕育了一个人、一个国的梦想。可当我用手掌摸索这广袤的土地:这一角只有干裂,那一角只有枯黄。这一片土壤本该是我的家乡,春天鸟语花香,嫩柳折断有奇异的芬芳;秋天满目金黄,麦田里盈着醉人的稻香。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低下了头颅,哭泣着生命的消亡。”
[习题] 背景材料中提到:“厚土的肩上承载着社会、经济的前方,它的怀里孕育了一个人、一个国的梦想。”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立意高远,主题明确;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4)总字数800~1000字。
[范文] 推动土壤污染防治 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地厚土亦是珍矿宝库。“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土地不仅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而且是影响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可现如今,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土壤污染、耕地退化,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因此,防治土壤污染势在必行。
土壤污染绊住了社会前进的脚步。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口腹之欲”,更要使人民群众享受宜居之乐。可土壤污染却像一条沾满泥浆的绊索紧紧地缠绕着我国社会发展前进的“双腿”。有着“中国汞都”之称的贵州万山在汞矿开发过程中使当地约10万亩耕地受到污染,至今令人心有余悸;镉等重金属污染使“鱼米之乡”湖南的土壤变为“镉米之源”,成为当地居民的心头噩梦。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污土”的存在,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居住环境遭受着威胁,人们与健康渐行渐远。若“食”之安、“住”之康存在问题,社会稳定、健康中国就无从谈起。只有保护土地,防治土壤污染,保障人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安全,才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土壤污染卡住了经济发展的车轮。从近代的积贫积弱到如今的国富民强,我国用百余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巨大的转变。这一切都离不开脚下这片沃土的支持:农业发展离不开厚土的孕育,工业发展离不开土地矿藏的支持,服务业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土地的支撑。没有土地作为根基,那么经济发展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拉夫运河社区一度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城镇发展的典范,景色优美,经济发达。但在土壤污染事件爆发之后,这里就失去了当年的繁荣,只剩下一片萧条景象。即使政府耗费了30亿美金进行修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繁华。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如今我国的土壤污染,正在一步一步袭扰着经济的发展,“毒地”“棕地”的频繁出现,屡屡迫使经济活动中止。可见,保护土地,防治土壤污染,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勿使一抔黄土化作两行浊泪,警惕十年发展遗留百世祸根。当前,我国土地污染问题严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然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相信我们只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摒弃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防治土壤污染力度,定能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携手并进、协调发展。
[解析] 一、点睛论点
总论点:防治土壤污染势在必行。
分论点:土壤污染绊住了社会前进的脚步。
土壤污染卡住了经济发展的车轮。
二、文章点评
本文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
第一段从土地的重要性切入,指出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会造成土壤污染,顺势亮明观点。
第二、三段从绊住了社会前进的脚步、卡住了经济发展的车轮两个角度分析土壤污染造成的严重影响。论证中既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又列举贵州、湖南的经济开发活动以及美国拉夫运河土壤污染的例子充分说明,论证有力,语言也具有一定的文采。
第四段首句巧用对偶句作出提醒,表明应抱有希望,坚定土壤污染整治的决心。之后进一步详细阐释,作出展望。
三、妙言隽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地厚土亦是珍矿宝库。
◎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
◎勿使一抔黄土化作两行浊泪,警惕十年发展遗留百世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