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选项。) 三、判断题1. 社区矫正属于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之一。
对 错
B
[解析]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是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和协助优抚安置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改善优抚安置人员的生活,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增进其福祉的活动。它主要包括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军休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和军供社会工作。社区矫正是矫正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属于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故本题判断错误。
2.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
对 错
A
[解析]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2006年)指出,要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故本题判断正确。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性。
对 错
B
[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本题判断错误。
4.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对 错
A
[解析] 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叫唯心史观,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故本题判断正确。
5. 张三碰到歹徒持刀抢劫,与歹徒发生激斗,将歹徒制服。张三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1年)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张三为了制止歹徒对自己实施的抢劫与其激斗,将其制服,属于正当防卫。故本题判断正确。
6. 《孙子兵法》规模大、篇幅多、内容全面,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对 错
B
[解析]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由茅元仪所辑,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有200余万字,是规模最大、篇幅最多、内容最全面的兵学巨著。《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故本题判断错误。
7. 职能是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
对 错
B
[解析] 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作用。故本题判断错误。
8. 纳米材料质量轻、强度高,可用来制作机械外骨骼系统。
对 错
A
[解析] 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量级结构构成的固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韧性高等特性,可用来制作机械外骨骼系统。故本题判断正确。
9. 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指的是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对 错
A
[解析]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又称PM10。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都很大。故本题判断正确。
10. 发文单位标志与发文单位印章要一致。
对 错
A
[解析]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年)第九条规定,“……(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因此,发文单位标志应与发文单位署名或印章一致。故本题判断正确。
四、材料写作(共50分)1.
给定材料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治理”是一个新的概念、新的提法,从“管理”到“治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质的升级,“治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如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城市治理的时代潮流。以智慧交通为例,智能化调度可最大程度处理应急事件,比如某路口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无需路人报警,红绿灯等设施会将捕捉的信号传导给有关机制“大脑”,“大脑”经全局研判,可给出最科学的处理方案。这种快速反应、便捷管控就体现出“智理”的魅力。“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的要求也越高。比如,成都以“10+1”的完整制度构架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昆明市政法部门立足立法、执法等法治建设关键环节,完善机制建设,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三大体系”。很显然,要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需要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发挥出“制理”的作用。而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究竟怎么样,往往取决于领导班子的水平怎么样,即考验着领导干部是否“知理”。只有将城市治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治理能力、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加重了变局的可变性,让不确定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更多,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更严峻的治理挑战。古人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各级政府只有切实完成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让智理、制理、知理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才能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好地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请结合材料,以“社会治理”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范文]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以智理、制理、知理促城市治理现代化
古人云:“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前,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治理难题也层出不穷,以往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亟待革新。“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各级政府应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做到智理、制理、知理,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
运用科技,实现智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更大、人口更多、经济社会活动更复杂,单纯依靠人力治理,难以达到效果。而城市大脑的出现让“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治理”成为现实,使一张蓝屏勾画出市域“生命体征”、一个App实现不见面审批、一个号码传递民众多元诉求成为寻常景象,“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也成为城市治理者的追求。可见,城市治理须在创新技术手段上下功夫,紧跟科技潮流,赋“智”于治,让城市变得更加聪明,让群众享受更多“数字红利”。
完善体制,落实制理。“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的要求也越高,由“管理”到“治理”的变革,呼唤治理体制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而今,面对城市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传统管理体制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尽快完善制度架构,加快机制建设,构建更完善、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发挥“制理”作用,如此才能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
提高能力,追求知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广大干部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做到“知理”。当下,在城市治理中一些领导干部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治理,重管理控制、轻服务协调,极易引起群众不满。而在浩宇社区,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方式,推进邻里建设,有效化解群众矛盾,增强辖区居民幸福感。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双重任务下,城市治理者更应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已让世界瞩目,但若想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建设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宜居城市,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革新治理观念和方法,不断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让城市治理满足民众所需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