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
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
(1)等级结构 分为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 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
(3)交通 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图1.11),请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

(1)在东湾建港影响水产资源及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建议在西湾建港。
(2)C2四面环山易造成污染,且靠近自然保护区;C3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石化工业布局分散,应适当集中。
(3)高速公路布置偏多,D5以东一段没有必要,且翻越山体。
2. 图1.12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

(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
规划拟在W城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10
4kW)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为盐化工基地。
(2)该市市区由三个组团构成,相距均在20km左右。Z组团为中心组团,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70万。G为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矿区,人口25万。F为新型工业区,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万。
Z与G、Z与F、Z与N有国道连接,N与D有公路连接。规划还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连接。
(3)为保护环境,中心城市各组团都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位置见图)。F城与G城之间有一水库,这个水库是城市水源。
请指出:该规划在工业布局、公路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不合理之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意见。
(1)W城不合理之处:应发展旅游,布置污染大的电厂、焦化厂不合理,应集中布置在D城或其附近。
(2)从Z城到W城和从G城到W城分别修两条高等级公路不合理,应规划为一条。
(3)W城与D城没有公路不合理,应有公路连接。
(4)F城的污水处理厂规划在水库边不合理,对水库有污染,宜布置在西河下游。沿海三城没有污水处理厂不合理。
3.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
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
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现状图(图1.13)和规划示意图(图1.14),指出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重点镇设置过多。
(2)4号镇和34号镇不宜作为重点镇,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
(3)新增设的3个镇中,35号和36号设置条件不充分。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联系不便。
(二)1. 图7-2所示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1.优点如下。
(1) 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 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公共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东为西山风景区,南为客站。
(3) 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2.缺点如下。
(1) 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 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三)1. 图2-1-3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和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共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东为西山风景区,南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四)1. 某中等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方案(见图4),规划用地毗临城市主次干道,两条干道均设置有城巾公共汽车站点。该方案将长途站的长途客车到、发车区和站前广场分别布置在车站主体建筑售票大厅的两侧。 [问题]
请按照示意图中标明的①~⑦各点,合理组织长途客车的到、发车和城市接送旅客的进出站交通等(不含城市公共交通),具体选择安排以下内容:

·长途客车进站口
·长途客车到达区
·到达旅客出站口
·长途客车发车区
·长途客车出站口
·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
·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区
示意图①~⑦点对应的该站内容;
(1)长途客车进站口①
(2)长途客车到达区③
(3)到达旅客出站口⑤
(4)K途客车发车区④
(5)长途客车出站口②
(6)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⑦
(7)城市送客车辆上客处⑥
(五)1. 某市是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拟规划发展人口规模为25万左右的一座新城市。图1-1-7为某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经专家评审基本同意方案的框架,但对部分工业用地、部


分居住用地及垃圾填埋场用地等方面提出了应予改进的意见。
试具体分析这些方面的主要问题。(提示:方案中其他不足之处不评论)
主要问题如下。
1.M1布置在沿河两岸既影响生活岸线,也不利于城市的景观。
2.城市东北部的两块居住用的布置在工业用地中间是不当的,严重影响居住环境。
3.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不当,与居住区和风景区防护距离不够,对居住环境和风景区均有不利影响。
(六)1.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区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为21.8公顷。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低层)商业街,西侧为已经初具规模的区级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见附图)。你如果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下列已经给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已经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制高度、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的多层商厦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级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1.规定容积率控制指标。
2.规定建筑密度控制指标。
3.规定小区交通出入口方位。
4.规定配置为本服务区的停车场(库)规模。
5.处理好与现有地铁站的关系。
6.处理好周边地区与老区的关系(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7.处理好低层特色商业街及区级商业中心的关系。
8.保护清真寺。
(七)1. 某市城市规划区的东南部,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方案,有一个约60hm
2的城市规划绿地。
某科研单位与当地村委会签订协议,在规划绿地内(现在为耕地)占用3hm
2土地建设住宅,补偿费用1 000万元。一年后建成多层住宅五栋,建筑面积25 000m
2,该科研单位在分房的过程中有职工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举报该单位领导搞违法建设,要求查处。经查后,城市规划执法人员认为,该科研单位和村委会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变相买卖违法侵占耕地,同时也未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没有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行占地建设属于违法建设,且侵占规划绿地。严重影响城市规划,违法事实清楚,不用再找当事人调查,于是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对违法建设作出予以没收的行政处罚决定,并经部门领导批准发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科研单位不服该行政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判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败诉。
试分析:败诉的原因是什么?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此案?
1.没有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作出处罚决定,属于程序败诉。
2.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依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以下正确的行政处罚决定程序作出处罚。
(1)立案。
(2)调查取证。除了由当事人调查违法事实外,还应制作笔录,告知当事人有陈述权,申辩权及要求听证权。
(3)审理违法事实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告知当事人有复议诉讼权。
(4)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5)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如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则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