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3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城市规划原理模拟25
一、单项选择题
1. 气候条件在创造舒适的
方面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
A.生活环境,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B.生活环境,娱乐环境
C.娱乐环境,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D.娱乐环境,生活环境
A
B
C
D
A
2. 日照时数指的是
。
A.地面上一天内实际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间
B.从日出到日落,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大地的时间
C.太阳照射大地的一大部分时间
D.娱乐环境,实际日照时数
A
B
C
D
A
3. 地面大气的水平移动,由风向和风速表示的是
。
A.风象
B.风速
C.风向
D.风向频率
A
B
C
D
A
4. 气温一般指离地面
高的位置上测得的空气温度,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为
。
A.1.5 m,20℃~25℃
B.1.6 m,20℃~25℃
C.1.5 m,18℃~20℃
D.1.6 m,18℃~20℃
A
B
C
D
C
5. 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现象总称
。
A.降水
B.降雨
C.降雹
D.降霜
A
B
C
D
A
6. 国家规定,地震烈度在
度及以上要考虑防震工程措施,地震烈度
度以上地区不宜作城市用地。
A.7,8
B.7,9
C.8,9
D.7,10
A
B
C
D
B
7. 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包括
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A.水土流失
B.山体滑坡
C.地基承载力
D.地震
A
B
C
D
C
8. 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及其服务水平与质量所指的是
。
A.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
B.城市用地经济条件评价
C.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D.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
A
B
C
D
A
9. 合理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用地规范是城市用地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确定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城市用地的基本要求如下,其中更准确的是
。
①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②利于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③保护古迹与矿藏;④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⑤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A
B
C
D
A
10. 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二类用地要求的是
。
①土质较差,建筑物地基需要人工加固措施;
②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建筑物下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
③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
④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 m;
⑤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
⑥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A
B
C
D
B
11. 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三类用地要求的是
。
①地基承载力小于60kPa和厚度在2 m以上的泥炭层或流砂层,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
②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
③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④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⑤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 m,需采取防洪措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
B
C
D
D
12. 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
①区域经济条件;②交通运输条件;③用水条件;④供电条件;⑤用地条件;⑥城市现状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A
B
C
D
C
13. 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
两方面属性做出的。
A.自然和人工
B.经济和自然
C.区位和经济
D.固有的和附加
A
B
C
D
B
14. 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基本因素层
B.派生因素层
C.因子层
D.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
A
B
C
D
D
15. 城市居住用地根据用地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备的情况、居住设施布局完整性情况、环境良好性情况等,分成
类。
A.二
B.三
C.四
D.五
A
B
C
D
C
16. 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为______m
2
,占城市设用地的比例为______,下列选项正确的为
。
A.14~24,16%~25%
B.16~26,18%~30%
C.18~28,20%~32%
D.20~30,22%~35%
A
B
C
D
C
17. 城市空间布局也是城市景现形成的一个重要层面,城市规划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考虑城市空间组织功能的要求,而且应具有优美的形态结构,其具体要求是
。
①城市总体布局艺术;②城市空间布局要充分体现城市美学;③城市空间景观组织;④城市轴线艺术;⑤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A
B
C
D
A
18.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
。
A.城市用地规模
B.工业用地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居住用地
A
B
C
D
C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 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
。
A.经济结构
B.社会作用
C.自然条件
D.技术条件
E.政治因素
A
B
C
D
E
CDE
本题主要考核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即城市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掌握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
(1) 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2) 科技革命与创新;
(3) 全球化与新经济;
(4) 城市文化特质。
2. 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
。
A.人口的集中
B.空间形态的改变
C.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D.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E.农村行为方式转化为城市方式
A
B
C
D
E
ABD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如下方面。
(1) 人口的集中:包括人口总量的集中,即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点的增加,城镇密度的加大;每个集中点——城镇规模的扩大。
(2) 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大量建筑物、构筑物的出现)。
(3) 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的、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
掌握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3. 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包括
。
A.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
B.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C.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D.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E.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A
B
C
D
E
AC
本题的主要考点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具体包括: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重点掌握的是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 标志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的是
。
A.《规划的选择理论》(1962年)
B.《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C.《拼贴城市》(1921年)
D.《城市交通》(1963年)
E.《雅典宪章》(1933年)
A
B
C
D
E
BE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包括: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了解《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的历史意义。
5. 我国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可概括为
。
A.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B.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C.1990年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D.进入新世纪后,全国各地出现了新一轮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过热的状况,国务院在实施宏观调控之初,首先就强调通过城乡规划来进行调控
E.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A
B
C
D
E
ABC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我国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具体包括的是:
(1)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2) 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3) 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了解我国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重点熟悉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
6.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包括
。
A.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B.城市规划社会体系
C.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D.城市规划经济体系
E.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A
B
C
D
E
ACE
本题的主要考点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具体包括:
(1)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2)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3) 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
7. 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条件的手段,其操作的可能性建立的基础包括
。
A.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的控制
B.通过开发控制的方式,协调特定的建设项目与周边建设和使用之间的利益关系
C.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的社会,而且又是不同类型人群高度集聚的地区,各个群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希望谋求最适合自己、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相互之间的竞争,这就需要有居间调停者来处理相关的竞争性事务
D.对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等,则通过空间管制等手段予以保护和控制,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使公众免受地质灾害的损害
E.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这种管理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演变及其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施行管理和控制
A
B
C
D
E
AE
本题主要的考点是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条件的手段,其操作的可能性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1) 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的控制;
(2)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这种管理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演变及其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施行管理和控制。
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具体要求识记的是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
8. 就城乡规划实施组织而言,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
A.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土地主管部门以及建设主管部门等的发展和建设设想,依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确定近期和年度的发展重点和地区,进行分类指导和控制,从而保证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城乡规划
B.政府部门根据城乡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安排和建设,推动和带动地区建设的开展
C.通过下层次规划的编制落实和深化上层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使下层次规划成为上层次规划实施的工具和途径。以规划推进城市的建设,发挥规划引导城市建设的作用
D.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具体建设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
E.由国家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
A
B
C
D
E
ABCD
本题的主要考点是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就城乡规划实施组织而言,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如下方面。
(1) 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土地主管部门以及建设主管部门等的发展和建设设想,依据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需求,确定近期和年度的发展重点和地区,进行分类指导和控制,从而保证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城乡规划。
(2)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具体建设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
(3) 通过下层次规划的编制落实和深化上层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使下层次规划成为上层次规划实施的工具和途径。以规划推进城市的建设,发挥规划引导城市建设的作用。
(4) 政府部门根据城乡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安排和建设,推动和带动地区建设的开展。
(5) 针对城市建设状况,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乡规划,针对重点领域(如产业政策)和重点地区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
主要掌握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
9.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
。
A.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
B.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C.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
D.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E.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
A
B
C
D
E
ABE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
(1) 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
(2) 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
(3) 综合评价区域发展基础,发挥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
(4) 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熟练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10.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
。
A.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B.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C.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D.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E.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A
B
C
D
E
CDE
本题的主要考点是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包括的内容。包括:
(1)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2)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4) 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5) 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
(6) 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7)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主要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重点有: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1.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区域、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均降水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
B.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结合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照节流、开源、水源保护并重的规划原则,提出城市水资源规划目标,制定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雨洪及再生水利用、开辟新水源、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水资源应急管理等战略保障措施
C.从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量、再生水等几方面分析供水现状及趋势,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等几方面分析用水现状及趋势,横向及纵向分析城市用水效率水平及发展趋势
D.对总体规划中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或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E.根据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及外调水等现状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规划期内可供水资源,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预测城市需水量,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A
B
C
D
E
ABCE
主要的考点是城市水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区域、城市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均降水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
(2) 供用水现状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量、再生水等几方面分析供水现状及趋势,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等几方面分析用水现状及趋势,横向及纵向分析城市用水效率水平及发展趋势。
(3) 供需水量预测及平衡分析:根据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及外调水等现状情况及发展趋势,预测规划期内可供水资源,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预测城市需水量,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 水资源保障战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结合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照节流、开源、水源保护并重的规划原则,提出城市水资源规划目标,制定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雨洪及再生水利用、开辟新水源、水资源合理配置及水资源应急管理等战略保障措施。
掌握城市水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即: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合理预测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等需水量,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城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战略,提出水资源节约利用目标、对策,制定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
A.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
B.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C.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D.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E.强制性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A
B
C
D
E
ABC
本题的主要考点是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 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
(2)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
(3)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城市主干路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4) 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线等。
(5) 城市防灾减灾。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
熟练掌握确定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意义和原则。
13. 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包括
。
A.以对城市重要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
B.规定规划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
C.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D.根据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
E.确定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
A
B
C
D
E
ABC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即:以对城市重要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规定规划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重点掌握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14.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方法包括
。
A.设计等高线法
B.高程箭头法
C.纵横断面法
D.连续式方法
E.重点式方法
A
B
C
D
E
ABC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的方法,一般有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重点掌握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目的和工作内容、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15.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包括
。
A.整体性原则
B.均衡原则
C.地方性原则
D.立体性原则
E.自然原则
A
B
C
D
E
ACE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匀布原则、自然原则、地方性原则。
掌握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
16.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下,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
。
A.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B.分散式道路系统
C.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D.自由式道路系统
E.混合式道路系统
A
B
C
D
E
ACDE
本题考核的是城市干路网的主要类型。包括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
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17. 要使近期建设规划真正能够发挥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协调功能,必须从
方面努力。
A.确定重点发展地区,策划和安排重大建设项目
B.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
C.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D.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E.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A
B
C
D
E
BDE
本题主要考核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综合协调功能发挥的主要方面。包括:
(1) 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
(2) 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
(3) 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
(4) 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
(5) 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重点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是
。
A.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B.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C.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D.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E.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A
B
C
D
E
AC
本题主要的考点是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
(1) 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 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3) 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和强制性内容。
19.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发展中不断进行探索,主要包括
。
A.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区划定与用地编码进行规范
B.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制图规范和数据标准
C.对控制性规划的法制化的努力
D.进一步详细明确编制内容与编制方式,提供主要控制指标的赋值参考标准
E.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试图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和调控手段弥补控制性详细规划不足
A
B
C
D
E
CE
本题的考点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有两个方面。包括:
(1) 对控制性规划的法制化的努力;
(2)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试图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和调控手段弥补控制性详细规划不足。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历程,具体识记从产生到规范、不断的变革与探索、新时期的发展趋势等主要阶段。
20. 下列选项中,
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A.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B.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C.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D.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E.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A
B
C
D
E
ABCE
本题主要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的内容。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5)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6)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重点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方法与要求。
21.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
A.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
B.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使规划设计既符合国家、地方建设方针,同时因地制宜具有项目特色
C.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思
D.明确各建筑基地平面,以不同方式区别表示保留建筑和新建筑,标明建筑名称、层数
E.标明规划场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周边地区用地、道路及设施情况
A
B
C
D
E
ABC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 规划背景:编制目标、编制要求、城市背景介绍、周边环境分析。
(2) 现状分析:现状用地、道路、建筑、景观特征、地方文化等分析。
(3) 规划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使规划设
计既符合国家、地方建设方针,同时因地制宜具有项目特色。
(4) 规划设计构思:介绍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思。
(5) 规划设计方案:分别详细说明规划方案的用地及建筑空间布局、绿化及景观设计、公共
设施规划与设计、道路交通及人流活动空间组织、市政设施设计等。
(6) 日照分析说明:说明住宅、医院、学校和幼托所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情况。
(7) 场地竖向设计: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
(8) 规划实施:建设分期建议、工程量估算。
(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绿地率、建筑高度、住宅建筑总面积、停车位数量、居住人口。
重点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的表达要求。
22. 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
A.对镇区近期需要进行建设的重要地区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B.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
C.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
D.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
E.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A
B
C
D
E
BCD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
重点掌握镇规划的任务及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镇(乡)域规划的任务、镇区总体规划的任务、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镇规划的具体任务。
23. 下列选项中,
为镇规划法律法规的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B.《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C.《镇规划标准》
D.《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A
B
C
D
E
ABE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镇规划的法律依据。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及各省(自治区)、地(市、自治州)、县(市、旗)村镇规划技术规定,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等。
掌握镇规划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依据、规划技术依据和政策依据。
24. 下列选项中,
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A.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
B.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C.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D.预测县域人口规模,确定城镇化战略
E.划定必须制定规划的乡和村庄的区域,确定村庄布局基本原则和分类管理策略
A
B
C
D
E
BDE
本题考核的是县城关镇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即: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确定各类用地空间布局;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系、历史文化、地方传统特色等的保护内容、要求,划定各类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确定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邮政、通信、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确定综合防灾和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原则、建设方针和措施;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重点掌握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具体应掌握的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县城关镇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25. 对乡域规划的主要内容表述中,叙述错误的是
。
A.提出乡产业发展目标以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妁措施建议,落实相关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空间布局
B.确定乡的职能及规模,明确乡政府驻地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
C.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络建设与控制要求,对规划区内的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安排
D.确定中心村、基层村的层次与等级,提出村庄集约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及实施方案
E.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
A
B
C
D
E
CE
本题考核的是乡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乡产业发展目标以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建议,落实相关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空间布局;确定规划期内各阶段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乡的职能及规模,明确乡政府驻地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与规划区范围;确定中心村、基层村的层次与等级,提出村庄集约建设的分阶段目标及实施方案。
应重点掌握乡规划编制的内容。
2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住宅群体空间基本形式的是
。
A.行列式
B.点群式
C.周边式
D.内环式
E.街坊式
A
B
C
D
E
DE
通过住宅建筑的不同布局,可产生不同特点的居住空间与环境,“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是住宅群体空间的三种基本形式。
重点掌握住宅建筑的形式与布局形式、住宅布置中的噪声问题和居住环境中的邻里关系。
27. 下列为构成居住区基本要素的是
。
A.住宅
B.道路
C.公共服务设施
D.绿地
E.人
A
B
C
D
E
ABCD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居住区的基本要素。即居住区是一个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四类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和内部用地平衡关系的、有层次特征的城市基本居住单元。
熟悉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居住区的组织形式与空间布局形式。
2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风景名胜区基本特征的是
。
A.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B.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C.在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
D.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是这些价值和功能的综合体
E.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
B
C
D
E
BCE
重点掌握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9.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
A.法律法规赋予城市设计什么样的地位
B.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审查如何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
C.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或程序来保证城市设计的落实
D.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E.对城市环境做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A
B
C
D
E
ABC
本题的考点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规划体制中,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都面临三个主要问题:法律法规赋予城市设计什么样的地位;城市设计的内容、编制和审查如何体现在城市规划体系中;采用哪些具体的手段或程序来保证城市设计的落实。
了解我国城市设计项目的类型与特点,重点掌握城市设计在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的实施机制。
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行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手段的是
。
A.建设用地的管理
B.行政监督检查
C.建设工程管理
D.政府组织管理
E.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A
B
C
D
E
BD
本题的考点是现行的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建设用地的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重点掌握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