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是并列关系。
错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是变化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根据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开辟新的理论境界,在实践中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理论本质——实践性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就是实践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着眼于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新变化,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思考而产生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一是坚持了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党的最高理想与扎扎实实做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切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二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列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三是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马克尽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反复指出: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以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卜述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消灭阶级。
该命题错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共产主义的实现,也要靠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如果生活在普遍的穷困之中,则与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同时,离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巩固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的迫切需要。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解析]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四点理由应记忆。
三、简答题1. 简述劳动及其与动物活动方式的区别。
(1)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2)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方式的区别表现如下。
第一,劳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人们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动物的活动则是本能的活动。
第二,人在劳动中创造劳动手段,并以劳动手段为中介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动物则以其生理器官直接作用于自然。
第三,人类劳动的范围和对象具有开放性,是广泛的;而动物的活动范围和直接作用的自然物的范围是狭窄的、专一化的,动物只在产生它的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活动。
第四,劳动的结果不仅是获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广泛的精神需要,所以评价劳动的尺度是多维的,即有认知上的真理尺度、审美尺度和价值尺度,而动物活动只是本能地维持生存。
[解析] 本题的解答分两部分:一是解释劳动概念;二是说明劳动与动物活动方式的具体区别。这样的题目,复习时要加强记忆。
2. 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它有两个含义,一是说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二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已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2)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阶级阶段是因为:
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起点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市场化、经济社会化和现代化。
第三,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体系,但是还不完善,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进一步使之完善,形成健康的社会主义的良性社会运行机制。
第四,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要基本上实现现代化,争取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世界是在发展变化的,现代化的具体内涵也在变化,有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因此,我们要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有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
[解析] 解答本题应分两大步骤,第一步是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含义;第二步说明我国之所以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3. 为什么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们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和执行的路线、纲领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正因为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才解决了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
四、论述题1. 毛泽东是如何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
(1)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下,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2)这些原因和条件是: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和分裂,存在一些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使得红色政权可以在这些地区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区经济有相对独立性,使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有经济上的保证。
第二,红色政权多是发生在有国民革命深刻影响、形成过高涨革命运动的地区,使红色政权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政治条件。红色政权虽然发生在国民革命失败的革命低潮时期,但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全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向前发展。
第四,各革命根据地都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第五,各革命根据地共产党组织坚强有力和政策不犯错误,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解析] 解答这个题目,应包含两大部分内容,一是指出毛泽东分析该问题的著作,二是表述毛泽东分析该问题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少L是涉及毛泽东某篇著作的基本观点的题目,首先都应指明这篇著作的写作时间及著作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