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三、简答题1. 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
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2. 简述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20世纪20年代晚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是:
第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二,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第三,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3. 简述“一二·九”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一,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华北事变和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使华北名存实亡,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是“一二·九”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第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抗日激情。第三,反对国民党当局决定设立半自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为“一二·九”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运动的意义:第一,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计划。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开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标志着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为即将到来的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干部。第二,为青年学生运动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即青年学生应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广大工农大众相结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努力奋斗。
4. 简述1958年秋冬至庐山会议前的纠“左”努力。
1958年11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纠正已经觉察的“左”的错误;11月到12月间,在武昌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接着又举行了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根据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的部署,各地普遍开展了整顿人民公社的工作。1959年2、3月间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进一步纠正“左”的错误。
总体说来,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经过八九个月纠“左”的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这种纠“左”是在继续坚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5. 简述中共十五大的主题及贡献。
中共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的贡献是: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继承邓小平遗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四、论述题1. 试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国民大革命尽管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第二,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第二,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