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三、简答题1.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势力的日益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为世界少见。
2.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
(2)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
(3)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3. 如何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在阶级社会里,通过阶级斗争,通过革命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邓小平认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4.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政权结构上的阶级状况是怎样的?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以及新产生的社会阶层,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即都是人民的组成部分。
5.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两制并存。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
四、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它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实现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
(2)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它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2.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比较成熟阶段。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的含义在变化,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建设,付出更大的代价,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